第四百七十九章 殿试(3)(2 / 6)

隔绝教育,招收门生!”

“您也知道,太祖高皇帝他老人家,在钦定抡才新制下,还定了兴教,即扩大官学规模,这也就有了国子监,也就有了各地官学。”

“可是呢,在大虞治下家底殷实的可不少,臣这里说的殷实,可不是钱财这等肤浅之物啊。”

“侄儿知道。”

楚徽声音低沉道:“珍藏的各类典籍!!”

“对!就是各类典籍!!”

刘谌拍手道:“恰是有了这些,才使得在我大虞治下,有着不少名气极高的学宫,有不少典籍,是连官学都没有的。”

“姑父说的不全面吧。”

楚徽眉头微挑道:“除了学宫以外,据侄儿知晓的,一些大族的族学,那也是很厉害的存在。”

“是,是。”

刘谌点点头道:“您听臣继续说嘛,因为上述这些,使得部分私学的底蕴,要比官学强不少。”

“由此就形成一个趋势,即出身不俗的子弟,会集中在私学之下,他们所学,是与官学存在一定差距的。”

“除此以外,这部分私学呢,因为名气大,使得在发现一些青年才俊,是会向他们邀请进修的。”

“不进吧,这啥也不说了,但要是进了,这就等于打上一层烙印!!”

“这就相当于什么?中枢及地方费尽心思,在官学下培养一些人才,可到最后呢,却被挖走了一些,您说这算什么事?!”

楚徽沉默了。

这种情况,尽管了解后叫人厌恶,但对于这种现状,楚徽也知怎么回事,官学,那也是收费的,不像私学那样,可以减免,甚至还给你发钱。

而在大虞,想培养一名学子,这代价是极大的,最简单的例子,像农家子弟,你想培养一个,是需要全家勒紧裤腰带才行,这不是一两年就结束了,这是十几二十年,可即便是这样,可能最后还没有翻身的机会。

毕竟科贡的竞争是很激烈的。

“现在科贡之上,有了殿试,参加殿试的人多了,这是不是就代表着参加殿试的,不一定全都录取?”

而在楚徽思虑之际,刘谌就道:“这的确增加了难度,但殿下您想啊,科贡与殿试间隔多短,难度增加了,但间隔却变短了,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给一些人增加了负担。”

“像县试,府试,道试,科贡,行,这一路上你参加过来,就算你不学无术,可最后却通过能用到的各种手段,一路考上来了。”

“但到了殿试这一关,主考官是陛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