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本茨决定以50金币的价格接受定单的时候,全场的观众沸腾了。
50金币,车,这两个东西的价值在他们脑海里从没相等过。
虽然胜利号车型没特色,装饰不高级,速度也不快,性能还不佳,被第一名套了三圈。
但是它只卖50金币!
就算这车开两公里就熄火,那也是司机的问题,绝对不是车的问题。
何况它还把150公里的赛道完完整整地开下来了。
50金币,对于如今大多数城市家庭收入来说,攒个两三年就能买得起,小贵,不过在接受范围内。
而且能来看比赛的,基本属于经济状况不差的家庭。
一时间,赛场里卖车,卖出了凌晨海边鱼档卖鱼的架势。
大批观众争先恐后地举牌,甚至有人冲下看台,直接往本茨这边跑,生怕自己的订单被拉下。
在他们看来,就算汽车的成本确实低,现在的价格也太夸张了,肯定是刚开业,为了打开市场,在以成本价,甚至小亏一点的价格在卖,以后绝对涨价。
在场不少人都动了囤货倒卖的心思。
很快,订单数就累计过千。
台下的斯莱德工坊老板陷入短暂的恍惚,一时没反应过来现在是什么情况。
直到其他家工坊的老板大喊道:“完了,全完了!他怎么能卖50金币呢,疯了,他已经疯了,这是恶意竞争,就是为了能打赌赢我们……”
斯莱德老板才渐渐清醒过来,听到同行们破音的喊声,带着怒气说道:“是他疯了还是你疯了?就为多一个订单一金币的赌约,赔本做生意,你觉得可能吗?”
他作为如今魔导车行业的领军人物,很快恢复理智,并开始思考。
这里有问题,一定有问题。
没理由成本那么低的。
一辆魔导车,至少需要十二名经验丰富的工匠,全力制造五个月,再加上本就价值不菲的材料,虽然售价动辄几万金币,但利润通常仅有两三千。
行业普遍利润率就在百分之三四,能上五都算赚得多。
作为一种奢侈品,完全不像其他奢侈品那样靠讲故事讲出巨大的利润空间。
就算汽车不用魔法,那些纯粹的机械结构不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吗?
在本茨调整车的时候,斯莱德老板看过胜利号前盖下的结构。
那不可能是随随便便做出来的。
所以胜利号一定是从其他地方赚钱的,或许他们的思路是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