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十足,也具有幽默感,但结局毁了这一切,让前面的铺垫显得毫无意义!”
诸如这样的文案出现在各大报纸上。
不得不说这些评论家还有点本事,能看出结尾的反转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部分。
阿加莎的原著中,结尾只到委托人妻子说出真相,并没有后面委托人出轨,又被杀死的情节。
这些都是影版编剧加上的,也引起过一些原著粉不满,认为是强行好结局,人物降智。
这种观点也勉强说得通。
尽管阿加莎本人很喜欢这个改编,但作者就是个写的,她懂什么原著!
可惜这里并没有原著粉,不然一定会给戏剧公会帮帮场子。
如果有人仔细看过这些差评的话,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其实是互相矛盾的。
但这种效果,正是戏剧公会需要的。
人们不会意识到这些差评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会让人误以为到处都有问题。
把水搅浑!
之后关于这部作品的非议就会像被搅起来的池塘底的陈年污泥,一股又一股地翻涌个不停。
然而想法很美好。
实际执行的效果与预想中有些小偏差。
就是在砸了不少钱把剧评送上各大报纸主要版面后,在舆论场上好像一点水花都没溅起来。
根本没多少人在意这些发表在传统纸媒上的文章。
报纸,在魔视和社交圈诞生后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迅速失去其作为主流媒体渠道的地位。
尤其是在那个专门用来刷社交圈的手机诞生后。
在此之前纸媒影响力还能叫下滑,手机一出来,那就是下坠。
能用得起手机的人,基本都不离手,一有什么新闻,社交圈里的反馈可比报纸上写文章快多了。
至于用不起手机的那些人,他们也不怎么看报纸。
图尔特爵士作为会长,早就有带领评论家进军网络的想法。
但因为网络是由卓戈集团开发的,这是个公会里不太愿意提的组织,进军网络计划在理事会投票环节被否决。
大家的想法是,让评论家们去网络上写内容,岂不是给敌人做贡献。
这就是所谓的大组织的“惯性”。
一切新事物都很难被推行下去。
安排去闹事的假观众则更惨,基本都是哭着回来退钱的。
更有不少直接被对方收编了,转头到戏剧公会旗下的剧院闹事。
在惯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