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寂寥清冷的祭台,年迈的祭司轻叹一声,虞国的气数也即将走到尽头。
再过几百年,人牲祭祀、殉葬会逐步被废除。
她算到了。
当晚,妘莘平静地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不需要牲畜和奴隶殉葬,也不需要什么陪葬品,把她最喜欢的玉雕人俑放进去就行。
也不用挑什么地方,在山里随便挖个坑就行。
她是虞国最尊贵的祭司,幽地的女侯,以这样身份,却做出这种安排实在令人不解。
妘莘的弟子,也是幽地新任祭司前来劝说。
她只说,“没有后人,要什么风水,何况命数到了,哪都一样。”
王陵在龙脉上,虞国还不是气数将尽,二十年内必亡。
“我也不在乎死后在地下享受荣华富贵,怪冷的,只希望下辈子可以去看看天下的山川河流,如果还有下辈子。”
虞国祭司妘莘最后留下的卜辞,是自己的大限,还有一则几百年后,天下局势的预言。
她这一生,算的卦从未出错,此后千年,再难遇此番天赋斐然的相师。
后来,她和虞国一起消失在历史中,她不曾留下记录生平的石碑和青铜礼器,后世记载的虞国也不过寥寥几笔。
她没有留下名字,连她所编写的文书也逐渐失传,只留下只鳞片甲,即使有相师得到奉为至宝,也不知是何人所著。
因为前一张更改的时候,多出了一章,篇幅太长了怕会影响观看,所以分了一章出来,凌晨时太困了,所以昨天那一章少了些细节第2/2页)
从不轻易发怒的祭司,折断了一片案牍,沉静看着官员,
“下次再自作聪明,这个位置,你就别做了。”
官员当即冷汗淋漓,行跪拜大礼认错。
“我连祭台都不去,你还找个替身来在我面前晃悠,滚出去。”
就这样,春去秋来,日升月落,幽地下雪的时候很美,有时冬日遇到晴天,金色的阳光照在山顶积雪上。
日照金山,她跟少年说过,他应该是想看一看的,可惜,他们认识的时间太短。
多年后,虞国当世最厉害的祭司也生出了白发。
她已经五十多岁,在这个年代,算是非常长寿,新一任大王又要继位了。
世人都说,妘莘大祭司一生都在神山上为虞国祈福,未曾嫁人,教了许多弟子,但没有一人,可以读懂全部简牍。
这恐怕是她此生最大的遗憾。
当年扎着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