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御驾亲征(2 / 6)

常。

接见了大宋使臣,得知大宋使臣果然是来谈联盟的,李谅祚和赵兴一样,以要商议为借口,让大宋使臣暂时等等。

宴请完大宋使臣,大宋使臣离开后,李谅祚召集一众重臣商议能否从大宋那边讨要更多的好处。

“陛下,若是大夏没有谴使去大宋,倒是可以这么做。可如今我大夏使臣已经到了大宋,大宋也知道我大夏有联盟之意,若是这么做,只会破坏联盟,得不偿失。”梁广川说道。

“哼,我当初就说不急谴使去大宋。大宋和辽国关系恶化,急的是大宋。可宰相却坚持谴使,导致我大夏失去了先机。”

一个党项贵族出列,讥讽了一句,朝李谅祚躬身道:“陛下,现在是大宋有求于大夏,臣认为索要好处也无妨,大宋不得不答应。”

“李枢密使此言着实可笑,当初老夫力谏谴使,是担心大宋没有和辽国交战之心,这么做也是给大宋跟辽国开战的勇气。你后面没反驳,也就是认可了老夫的看法。如今却拿此事来说事,岂不可笑?”梁广川讥讽道。

“宰相此言才最可笑!枢密使不反驳,只是不想和宰相当朝争吵,引得朝堂不合罢了。”

“没错,而且枢密院管军,宰相主政,这种事情,枢密使自然不好多说。”

党项族官员纷纷站出来反驳梁广川。

哪怕李谅祚亲政后,提拔重用了不少汉人官员,朝中的党项族官员还是占据了大半。

虽说这些官员多是武将,可西夏却没有重文轻武。

这些武将在朝堂之上说话,不仅嗓门比那些文官大,底气也大的多。

“够了!”

李谅祚冷喝道:“朕是让你们来商议对策的,不是来吵架的。”

“臣等知罪!”

众人连忙躬身认错。

李谅祚冷哼一声,看向一个官员道:“董爱卿对此事怎么看?”

董渭闻言出列道:“陛下,有道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任何事情,都存在变化。宰相大人之前的计策也没错,大宋在北方修建长城,花费巨大。若是大夏不给大宋一点底气,大宋并不一定会选择和辽国开战。”

“如今大宋谴使来,在臣看来反倒是好事。”

“哦?”

李谅祚惊讶道:“好在哪里?”

“从时间上来看,大宋谴使来大夏,是在我大夏谴使之前。这说明,大宋和辽国开战之心,很是坚定。臣听闻宋皇年轻气盛,脾气甚是刚烈,而辽国如今元气大伤,大宋这么做倒也正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