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迁都之议(3 / 18)

居住的寝宫。

在赵兴登基前,官家就已经带着他的妃嫔搬去了兴明宫。

汴京城虽然很繁华,但是皇宫却并不大。

整个皇宫的周长只有五里,差不多将近六百亩的样子。

乍一看,好像不小,但是明朝金陵的皇宫占地在一千五百多亩,即便后来的北平皇宫,也有近一千一百多亩。

之所以皇宫如此‘寒酸’,是因为汴京原本只是一座州城,皇宫是在原本的节度使府邸之上扩建的。

要是扩建,迁移的百姓太多,只能作罢。

因为皇宫小的原因,官家…不对,现在应该称为太上皇了。

太上皇只能带着太后和一众妃嫔挤在了兴明宫。

赵兴原本想多划几个宫殿给父皇,父皇却没有答应。

换上常服,赵兴才前往了紫宸殿。

赵兴坐了一会,就离开了,前往了兴明宫。

“这个时候,你不是该同百官宴饮,怎么跑朕这来了。”官家见赵兴过来有些疑惑道。

赵兴闻言笑道:“儿臣不在,百官们才能放开了吃喝,否则他们不知道多拘谨呢。儿臣过来陪父皇母后用饭,父皇母后还没用膳呢吧?”

“没呢,你父皇说还不饿。”曹太后笑道。

“那正好,儿臣陪父皇母后一起吃,儿臣折腾了一天可是饿坏了。”赵兴揉了揉肚子。

太上皇闻言笑着看向刘公公,打趣道:“听到没有,新君饿了,赶紧让人传膳。”

刘公公闻言笑着应了一声,下去安排了。

“父皇,您就别打趣儿臣了。”赵兴摸了摸鼻子,来到父皇边上坐了下来。

“哈哈。”太上皇笑了笑,说道:“对了,兴儿你得改名了。”

“嗯?”赵兴疑惑的看着父皇,很快明白了过来,说道:“父皇说的是避讳?”

避讳一词最早的意思,就是避尊者讳的意思。

皇帝作为天子,天下臣民自然也需要避讳。

赵兴名兴,天下人就不能用兴字为名,这个字也不能用。

已经用了的都要改。

像六部中的户部,最开始叫民部,为了避讳李世民,才改为了户部。

在这一点上老朱做的就很好,为了防止百姓需要避讳给子孙后代都定了辈分,选的都是比较偏门的字。

名字也取用偏门的字。

老赵家就不一样了,取名非常随意,登基后再改名。

太宗皇帝为了避太祖讳,就曾经改了名,登基后再次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