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王安石(3 / 12)

子。

赵兴看了一眼父皇,然后继续看了起来。

这封扎子不仅主张变法改革,还细数了大宋的各种弊端。

最后以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至覆灭的事实为例,建议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

看到最后的署名,赵兴再次愣住了,上这道扎子的竟然是王安石。

宋朝两次最重要的变法改革,一次是范仲淹主持的,另一次就是王安石主持的。

不过王安石变法,后世毁誉参半。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很多人假借新政的名义排除异己。

导致新政不仅没能惠及百姓,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很多人看到其中的弊端,反对新政,王安石却不予理会。

导致朝堂中新党和旧党斗的不可开交。

这次变法不仅没能解决朝廷积弊,还导致朝廷内部党争愈发激烈。

“父皇有意再行改革?”赵兴试探道。

“如今时机并不成熟,而且此人虽然有才,却有些持才傲物,尚需磨练一番。朕想调他入东宫给你担任太子洗马。”官家说道。

王安石所提的变法之策,官家很是认同。

但是坏就坏在他最后的比喻上了。

王安石却以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为例,让官家听了很不舒服。

司马炎和李隆基都是前期是明君,后期成了昏君。

王安石这么比喻,好像在说他前期英明,后期昏庸一样。

因此官家给王安石打上了持才傲物的标签。第2/2页)

“英国公是怕有人说闲话吧?你回去告诉英国公,英国公府满门忠烈,谁也没有资格说闲话,让他直接上报宗正府就行了。孤听说过继的嗣子已经有十六七岁了,回头让他来东宫听用吧。”赵兴说道。

“臣女多谢殿下!”张桂芬欠身道。

“和孤客气什么,孤说了,孤不喜欢循规蹈矩,以后没人就别自称臣女了,听着别扭。”赵兴看着她笑道。

“是。”张桂芬脸色微红,撇过头去,不敢和赵兴对视。

中午张桂芬在东宫用了饭就告辞离开了,赵兴睡了个午觉,醒来后去了皇宫。

……

“儿臣拜见父皇!”赵兴行礼道。

“福儿来了,到朕身边来。”

官家招了招手说道:“朕听闻你今日告假没有去读书?”

“回父皇,儿臣这几日因为一些事心情有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