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泥土造人的故事(3 / 4)

利人神话中的天空之父。毛利文化,是新西兰馆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除展出毛利部落的传世宝玉外,新西兰馆还仿照新西兰人的生活习惯,在顶楼建起了一座巨大的花园。”

黄梅导游说,毛利神话中有一个创世纪的故事,兰奇与巴巴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一起生育了六个孩子。因为,兰奇和巴巴很相爱,不愿意分开,他们的孩子,都不得不生活在黑暗之中。后来,六个孩子长大了,他们不愿意继续这样的生活,想方设法将父母分开。最后,其中一个孩子——森林之神做到了。于是,兰奇变成了天空,巴巴则成为大地。生活在混沌中的人类见到了光明,并在这个新世界里繁衍后代。人们将兰奇和巴巴的孩子奉为神,而那对相爱的夫妻却无法再相见。每当兰奇想念巴巴,天空就开始下雨,那就是兰奇的眼泪……”

刘傻子教授说:“毛利人讲的‘创世纪’的故事,便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西兰馆‘自然之城’‘生活在天地之间’的灵感来源。面积约为二千平方米的新西兰馆,与采用红色为主色调的中国馆相比,新西兰馆是一片绿白相间的世界。还未走进新西兰馆,观众首先会被一片巨大白色遮阳棚吸引。遮阳棚前檐以特别的角度向外飞斜,衬托棚后棕色的展馆格外醒目。有人说,这两片飞斜的白色前檐,像两枚‘飞翔的翅膀’,也有人说,这个造型,更像新西兰绿色草原上一片茫茫的天空,是天空之父‘兰奇’。”

五千万年来,新西兰一直无人居住。直至公元十世纪,才有来自库克群岛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亚航海家,乘坐独木舟来到新西兰。到公元十二世纪,全国受青睐的地区,已分布了许多定居点。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扬松·塔斯曼,他在一次远洋冒险中,于1642年,发现新西兰的西海岸区,但在企图登陆时,因遭到毛利人的攻击而迅速离去,但他以荷兰一个地区的名字命名这块土地,他绘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区的地图,但并未在此登陆。

1769年,英国海军舰长詹姆斯·库克及其船员,成为首先踏足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随后,捕捞海豹和鲸鱼的人们也来到这里,传教士也很快接踵而来,定居点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了。到1840年,新西兰的毛利人口为十万人,大约两千名欧洲定居者分布在沿海地区。

张洪德教授说,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他们的文化,是新西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全国三百八十万人口中,大约有百分之十五是毛利人的后裔。毛利人是一个部落性民族,其部落被称为伊维。最为著名的就是位于北岛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