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步枪和火炮的技术。
随后再根据各大军工厂的规模将这些技术专家分配下去,由各大军工厂研发新的步枪和火炮技术。
考虑到皇家军工厂的规模,最终能分配到的技术专家数量肯定也是最多的。未来西班牙军队所采用的制式步枪将会从这些军工厂的产品中一步一步竞选,挑选最优秀的步枪。
之所以让其他的几家军工厂参与进来,目的也正是多培养几家军工厂互相竞争。只有竞争才会让这个行业源源不断的产生创新力,让武器技术不断的迭代进步。
三千字第一更,求支持!第2/2页)
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已经证明了,前膛枪已经是落后的产品,现在已经到了后膛枪的时代。
奥匈帝国国内也在研发关于后膛枪的产品,对于现有的前膛枪自然也就无所谓了。奥匈帝国虽然在火炮方面并没有落后于世界,但至少已经是落后于普鲁士人了。
普鲁士人大量采用的钢制大炮在普法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奥匈帝国国内也是有仿制的想法的。
这也是奥匈帝国愿意分享这些技术的原因,毕竟再过几年这些技术也就彻底落后了。
再加上之前和西班牙政府所约定的,未来十年内西班牙在这些武器方面的进步也应该共享给奥匈帝国,算是奥匈帝国的投资了。
当然,既然是投资的话,奥匈帝国付出的肯定不止这么点。
除了步枪和火炮的生产线以及相关技术之外,奥匈帝国还会提供百人规模的武器技术专家,在西班牙驻扎五年的时间。
这才是奥匈帝国真正付出的投资,帮助西班牙快速的掌握步枪和火炮的技术,同时共同合作研发新的步枪和火炮。
这样的合作对奥匈帝国来说是不亏的。用已经落后的产品和技术再加上一部分技术专家,换来整个西班牙未来十年在军工方面的进步。
虽然西班牙不是列强,在军工方面也没有太强大的实力,但至少还是有一定的底蕴的。
而且还是未来十年内的技术进步,有奥匈帝国的帮助,西班牙或许能够在武器技术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
当然,就算西班牙在军工方面没有太大的突破,奥匈帝国也是不怎么亏的。毕竟这些落后的产品并不值什么钱,100多人的技术专家也只需用在西班牙驻扎五年的时间。
在卡洛看来,和奥匈帝国的军工方面的合作西班牙和奥匈帝国能够实现双赢。首先是奥匈帝国提供的这100多人的技术专家,对西班牙军工行业的发展来说是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