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奸巨滑(4 / 6)

战隋 猛子 4754 字 2021-06-20

属于关陇阵营,坚定的保守派;杨恭道是宗室子弟,虽然在政治上义无反顾地支持圣主,但就中央集权改革而言,更偏向于先帝时期所坚持的“温和渐进”式改革;崔弘升是山东超级豪门,同样在政治上支持圣主,借助圣主的力量抗衡关陇人的排挤和打击,但超级豪门是中央集权改革的首要“蚕食”目标,理所当然反对中央集权,只是不敢公开反对,于是暗中掣肘,不计代价“扯后腿”。所以这三人在政治上有共同利益诉求,有合作的基础,当然,前提是,必须有合作的条件。

“在某离开东都前,御史大夫裴蕴、刑部侍郎骨仪、大理寺卿郑善果已返回东都,奉旨对叛逆杨玄感及其同党展开清算。”崔弘升神情凝重,语气低沉,“但此次平叛,西京居功至伟,潼关已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大山,牢牢阻挡了清算风暴的扩张和蔓延。”

崔弘升的回答“牛头不对马嘴”,但正是李子雄和杨恭道所需要的答案。两京政治危机不但没有随着杨玄感兵变失败而缓解,反而随着政治清算日益加重,这说明什么?说明圣主和改革派在政治核心矛盾上拒不妥协,两京政治危机陷入死局,两京濒临分裂边缘,国内局势急骤恶化。

“某到了高阳宫之后,参加了几次中枢议事。”崔弘升停了片刻,继续说道,“圣主决意进行第三次东征,但中枢阻力太大,至今形成不了决策。正反双方争论的焦点就是南北大战何时爆发,以何种形式爆发。以卫府的分析和推演,如果中土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联合西突厥夹击大漠,主动发动南北战争,那么大漠迫于生存危机,西突厥迫于葱岭以西局势的恶化,必然联手夹击中土,中土被动应战,胜算渺茫,所以中枢形成了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南北大战迫在眉睫,第三次东征已无意义,当务之急是稳定国内局势,恢复国力,即便不能在最短时间内主动发动南北战争,也要竭尽全力巩固和增加西、北两疆镇戍力量,以御敌于长城之外;而另一种意见认为,天下大势较为乐观,南北大战短期内尚无爆发之可能,第三次东征必须进行,必须彻底摧毁高句丽,以壮国威、军威,然后再集中力量进行南北战争的前期准备,力争联合西突厥主动发动南北大战。”

“中枢内部僵持不下之际,安州传来了好消息。”崔弘升望着李子雄和杨恭道,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而安州北征弱洛水之计,恰好打破了中枢内部的对峙,给争论双方赢得了回旋余地。”

李子雄敏锐察觉到什么,当即问道,“中枢内部有何妥协?”

“第三次东征之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