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和削弱中土的力量,是想方设法延缓战争爆发。而若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第二个“高句丽战场”,就需要一个能够继续牵制和消耗中土人的“战争泥潭”,恰好这时中土人向安州发动了攻击,于是东北和东胡诸种立即就成为突厥人的“棋子”。
如果这一分析是正确的,指望突厥人倾尽全力救援奚族,就是一厢情愿,就是奢望了。
接下来安州形势如何发展?乐观一点,突厥人展开救援,碛东南牙旗的叱吉设阿史那咄捺突破平地松林,开始攻打鬼方,而弱洛水的步利设阿史那咄尔说服霫族和契丹人联手,开始攻打松山要隘,同时给坚守东南一隅的阿会正和奚族军队以有限的物资支持,保证阿会正和奚族军队还能生存下去。然后交战双方进入对峙僵持阶段,突厥人联手东胡诸种与中土人反复厮杀,东北就此成为战争泥潭,最后东胡诸种成为突厥和中土两大强者争霸天下的牺牲品。
如果悲观一些,突厥人为防止激怒中土人提前引爆南北战争,表面上势弱,忍气吞声,暗地里则支持东胡诸种联合反击中土,利用东胡诸种把中土人拖在东北战场上,继而达到遏制和削弱中土之目的,那么可以预见,奚族就算还能存活,但阿会正和阿会氏联盟必将成为历史,而奚族诸部只能以投降中土来苟延残喘。
虽然结论很不乐观,但阿会正和李屹等亲信只能以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于是最后议定,立即派出使者去契丹议和,去弱洛水北岸向霫族求援,向东胡诸种名义上的最高军事长官步利设阿史那咄尔求援,毕竟双方有盟约,奚族是突厥藩属,是突厥的有力别部,遵从突厥的号令为他们冲锋陷阵,而突厥则有保护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如果突厥人对奚族的危机置若罔闻,不予求援,背信弃义,则东胡诸种感同身受,必然离心离德,这肯定不符合突厥人的利益。
另外派出使者赶赴闪电原,向碛东南牙旗的叱吉设阿史那咄捺求援。之前阿史那咄捺已经“坑”了奚族,已经把奚族推向了败亡深渊,如果他一意孤行,还是见死不救,使者就马上远赴碛北,到牙帐向始毕可汗求援,并状告阿史那咄捺里通外国,背叛牙帐,联合中土一起攻杀奚族。
天亮后,阿会正率领大军继续向奚王府进发,为防止噩耗传开军心动摇,阿会正下达了封口令,甚至连诸部将领都隐瞒不说。
此刻能否守住奚王府已经成了奚族存亡的关键,阿会正忧心如焚,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奚王府,然而他越是害怕奚王府失守,噩耗就来得越快。
阿会长盛和冯鸿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