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强虏,它们都是我中土藩属,向我中土称臣,为抗衡我中土,理所当然携手结盟,而我中土当然要分而化之,但突厥人狼子野心,居心叵测,正好高句丽不自量力,试图利用我中土与突厥人的仇恨,成就自己的远东霸业,于是高句丽在突厥人的支持下,开始不断入侵辽东,挑衅宗主。我中土对此心知肚明,为确保南北关系的稳定,毅然把目标对准了实力弱小的高句丽,东征就此爆。”
“东征对我中土来说,是杀鸡儆猴,是以最小代价摧毁北虏联盟,是以强大武力威慑北虏,以期稳定和巩固南北关系,但从突厥人的角度来说,却是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一石二鸟。据大总管说,早在启民可汗时期,牙帐就在处心积虑实施这一谋划,一方面结盟远东诸虏,支持高句丽称霸,一方面挑唆高句丽频频侵扰中土,以便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东征爆后,若中土摧枯拉朽,一战而定,突厥人知道自己实力不济,便继续向中土称臣,韬光养晦,另外借此机会趁火打劫,乘着高句丽灭亡,远东诸虏一盘散沙之际,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拓展到远东,乘机扩大实力。然而,东征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中土这个庞然大物竟然马失前蹄,栽在了一只小土狼手上,最终打了个两败俱伤,突厥人渔翁得利,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远东诸虏,同时在南北对抗中获得了优势,赢得了主动,一箭未就获得了最大利益。”
“可以预见,此刻奄奄一息的高句丽人必然向牙帐称臣,乞求突厥人的帮助以求得生存,而与高句丽利益相联的靺鞨、契丹、霫等诸种部落在生死存亡之际,也只能寄希望于突厥人仗义相助。面对这一结果,中土如何抉择?如果放弃东征,承认自己的失败,那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突厥人横扫远东,把远东诸虏尽数收入囊中,突厥人实力暴涨,南北关系迅恶化,南北大战也就一触即,而南北大战一旦爆,突厥人便能从漠南和远东两个方向展开攻击,这对中土极其不利。”
“如此一来,中土没有第二个选择,只能动第三次东征,只能以自己的绝对实力摧毁高句丽,征服靺鞨、契丹、奚等远东诸虏,毫不留情地斩断突厥人伸向远东的手,独占远东所有利益,彻底断绝突厥人对远东的妄想,然后从北疆和远东两个方向对大漠形成包围,给突厥人以最大威慑,以此来缓和南北关系,延缓南北战争,给中土赢得恢复元气的充足时间。”
李百药本来对中外局势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听到袁安所转述的李风云对南北大势的分析,当即豁然贯通,知道圣主和中枢为何不惜代价要动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