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聘和魏延几乎同时否定道:“不可!”
随后在小月儿疑惑地看着他们两人,奇怪两人为何同步率如此之高时,文聘首先解释道:“古之兵法有云,半渡而击之,我军若待敌军撤下之际再行攻击,敌军必有所防备,且我军兵少,实不当如此行事。”
见小月儿脸上还有疑惑之色,魏延也赶紧说道:“如若我军臣敌攻城之际半路杀出,既可打乱敌军部署,又可趁敌不备从容脱身,如若守城将领率众而出,则贼军必军心大乱,如此一来,守军与我军呈夹击之势,则此战可胜矣!”
其实这种事怎么说都有理,但是事情是否会按照自己所想的发展,这个真说不清楚,但鉴于自己在军事统领上的历史表现,小月儿决定还是相信眼前这两位的决定,就好比英语考试一样,去掉自己这个成绩最差的做出的选择项,剩下三个答案命中率终归会高一点。
既然做出了决定,那就事不宜迟立即出发,文聘和魏延各自分领了两个骑兵连的人马,带头冲了出去。不过因为没有步兵,所以也就没有直接一头扎进对方的人群中,而是使用的奔射,一波波箭雨无情地覆盖了对方,顿时陈留城头上的鼓声大作,而城下负责攻城的贼军却是乱作了一团。
奔射可不是什么蒙古蛮子所独有的战法,大汗骑军同样也会,只不过是被蒙古人发扬光大了而已。小月儿最初也提出过这种战法,不过换来的却是高顺的科普,她这才知道为什么大汉朝的骑兵能够把匈奴赶出北方草原,不得不进行西迁,原来大汉朝的骑兵已经如此牛掰了,一千多年后的蒙古蛮子也只是拾人牙慧而已。当然,也不是说人家就一无是处,就像现在的大汉朝廷在总体态势上依旧是压着北方游牧民族在打一样,和蒙元帝国十分相似的,在晋朝自废武功以前,能打的将领在大汉朝也遍地都是。
小月儿此刻也在骑兵队之中,干的是和周围的人一样的对天弯弓,然后进行抛射的行为。这种看似毫无技术含量的事情,其实才是奠定胜利的基石。通过一波又一波的箭雨,不断杀伤敌人,削弱敌人,为最终,也是最后的一锤定音奠定胜利的基础。任何战争的胜利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没有基石的胜利也是不存在的。现在的战争理论其实大汉朝已经比较成熟了,像是演义里那种斗将不是没有,但那都是大战之前的开胃菜而已,像这样的小规模作战,直接就是二话不说抡胳膊上,因为完全没有那个必要。
至于贼军们,对于这种射完一波雨箭就跑的无赖战术十分的不适应。两波骑兵来回的奔射,这让攻城的贼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