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强站起身来,也不看什么稿子,清清嗓子后,娓娓说道:“同志们,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南洋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希望大家能对这次危机的爆发以及产生的影响,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警惕。”
“根据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89年亚洲吸引了将近一半的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净流入。南洋经济体,以其高利率,尤其吸引追逐高回报率的外国投资者青睐。
因此,在八十年代末,这个区域流入巨大的资金,经历了剧烈的资产价格上涨。
与此同时,太国、大马、印岛国、新国和寒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了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二的高gdp增长。这被称为‘亚洲经济奇迹’。
94年,经济学家保罗发表一篇文章抨击了‘亚洲经济奇迹’的说法,他认为南洋的经济增长,是长期以来增加资本投入的结果。
然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实际上微乎其微,保罗认为,只有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可以带来长期的繁荣,而非资本投入。因此实际上在那个时候,保罗就已经给南洋经济体提出了警告,今天的这一场金融危机,其实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根据研究中心的分析,太国金融崩溃的原因,主要可能因‘热钱’陷入了泡沫。泡沫膨胀过程中,需要的钱就更多,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大马和印岛国,这两地的局势因为裙带资本主义的存在而更加复杂。
到90年代中期,太国、印岛国和寒国在私有部门,都有着巨大的经常账户赤字,而固定化利率的维持鼓励了外向借款,并导致金融和实业企业承受额外的外汇风险。
随着人民币和倭元的贬值,米国利率的上升和进而走强的美元,半导体价格的骤降,这些都影响了南洋各国的经济增长。南洋一直以较高的短期利率吸引热钱,这使得米国成为比南洋各国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这抬高了美元的价值。
对于那些把货币锚定美元的南洋国家来说,走高的美元使得它们的出口更加昂贵,同时也失去国际竞争力。去年春开始,南洋国家的出口增长预期显著下滑,使他们的经常账户更为恶化。”董强的声音高昂而又有力,估计是做过教授的原因,董强在当众做报告的时候,讲话抑扬顿挫十分的吸引人,让在座的众人听这些金融经济论点一点都不感觉枯燥。
“自从我国开始实行一系列出口导向改革之后,华夏与其他亚洲出口国开始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洋各国的出口。加上南洋各国扰乱借贷激励的政策存在,大量的信用关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