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入贡,“比闻北虏有书要三千人贡,入贡之名可嘉,而所以求贡之词甚逆……称与书而不表,与我抗也;称我以南朝,是将我北等也……彼书已云‘减我一人,即三千人俱不来’”。
可见此时的达延汗不但表现出与明朝政治上的平起平坐,而且在通贡中的骄横要挟之意溢于言表。
弘治十一年,达延汗遣使6000人要求入贡,明朝许入关者2000人,来京者500人。由于本次入贡明朝“赏赐浸薄”,之后达延汗连年大入明边,大肆杀掳抢掠,而明朝政治腐败,边防弛废,根本无力阻挡。
弘治十一年的这次朝贡成为达延汗的最后一次入贡明朝,而永乐以来明蒙之间的通贡关系在达延汗之后也完全中断了。
即便是在历史上的俺答封贡之后,图门汗也曾屡屡以兵相要挟,试图与明朝直接建立贡市关系,但终未如愿。林丹汗崛起后,明朝为了拉拢其抗御新兴的后金,自万历四十五年,“复虎墩兔市赏”,每年送给林丹汗十万赏银,而这已经完全是明朝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酬金和代价了。
那么,历史上的“俺答封贡”和如今高务实干涉之后的“俺答封贡”又如何呢,是否有所不同?
事实上,历史上的“俺答封贡”同样有上述性质,其“大明金国”国内对于此事的记载,同样也都强调双方是平等关系。
但是,由于其后继者事实上陷入了依靠与明朝通贡获取物资的“温柔乡”,以及其与蒙古汗庭察哈尔部的关系相对紧张,因此双方的确保持了数十年和平。直到林丹汗崛起,反过来降服了土默特为止。
然而,高务实插手之后的“俺答封贡”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尤其是在漠南之战后,经过一定程度改革的大明朝廷在军事上展示了强大的实力,辅以高务实主导的经济控制之策,使得土默特既无法以军事手段威逼明廷,又无法在经济层面摆脱依赖,最终彻底臣服。
这并非言过其实,因为从那之后,只要大明朝廷要求土默特派兵参与明朝发动的军事行动,土默特再也不曾拒绝——不是不想拒绝,而是不能拒绝,或者说不敢拒绝。
漠南之战后,高务实统帅的明军已经打出了威风。而且,熟稔军事的蒙古第一悍将脱脱恰台吉乃至切尽黄台吉等人都已经看出,那一仗虽然高务实展现了优秀的统帅能力,但归根结底来说,明军强大的根源在于这支军队本身的战斗力大为提升。
经过进一步了解,土默特高层内部得出了统一结论:明军战斗力的提升在于明朝财政窘况得到了改善,而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