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天圣贤臣(2 / 3)

面临重新洗牌,你想以此手段排除异己,安插自己的人!

“眼下边关不稳,暂时不宜多生事端,将李揖的案子提报大理寺初审,再走刑部。”

“圣人,臣觉得还可以继续挖……”

“先交给大理寺!”

“是!”

“这件事你做得很好,你先退下,朕乏了。”

“臣告退。”

杨国忠离去之后,李倓却没有了睡意。

李隆基还真是给自己留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大唐啊!

外部形势严峻,内部形势更加严峻!

正如李泌所言,均田制瓦解,也是安史之乱的原因之一,而且是根本原因之一。

在古代,田是第一生产资料,它的配置出了问题,那就是国家根基出了问题。

一个李揖,有二十万亩地,那三省六部其他官员呢?

有多少!

可别忘了,这大唐的官员,一大部分,都是世家大族引荐,背后有更大的世家资源。

虽说这些世家早已不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可在地方上的声望依旧兴隆,钱财极多,他们想要并田就太容易了。

如果说并田是独立的问题倒还好说,可田地兼并牵涉到了人口资源的配比。

人口在古代是最重要的国家资源。

现在大唐的均田制崩溃,几乎都是募兵制,想要恢复也基本不可能了。

为什么不可能?

抄家分地不就可以了吗?

要是这么简单,李倓也不用如此发愁了。

进入大唐中期,战争的频率越来越高,如果还是府兵,府兵在外作战的时间将越来越长。

这势必会影响农事耕种,进而影响粮食总产量。

眼下经过去年的大战,各地良田本就荒废,多地出现粮食紧缺,现在还用政治手段强力恢复府兵,将会出现兵源和田里的劳力无法协调的矛盾。

所以募兵制反而是适合这个时代的,它是大势所趋。

只是募兵制还需要许多更加完善的制度来制约而已。

李倓来回走动,直到夜深,外面的雪越下越大,他总算想出一些眉目,这才歇息睡觉。

接下来数日,李倓先是重新任命了一批核心官员。

任命王忠嗣为兵部尚书,给予冠军大将军衔。

王忠嗣之前是御史大夫荣誉衔,御史大夫是从三品,兵部尚书则是正三品。

在大唐,中书令、侍中这种宰相就是正三品。

至于冠军大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