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往纽约。
按照内阁的要求,参加会议的人员要有三种,分别是本地贵族、官方人员、民间人士。
贵族自然不必说,就是拥有王国爵位,且户籍在本自由邦的人。
官方人员是在自由邦的各种官方机构任职,同时又没有贵族爵位身份的公务员和议员。
贵族和官方代表都好处理,这些人的身份都是可以验证的。
民间代表的成分就复杂了,完全没有官方身份也不是议员,还在当地民间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部分是知名的商人,可能是中小农场主、发明家、慈善家,因为资产比较大的商人和农场主,通常都会成为本地议员。
更多的是民间的知识分子,包括报社和杂志的记者和编辑,民间评论家和作家,音乐家和画家,律师等等。
他们从事的特定职业,让他们拥有了相对较高的知名度,也就有了一定的民间影响力。
内阁通过王国政府了解的情况,直接指定了一批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知名的人,同时也给自由邦本地机构留了一部分余量。
王国内阁召开的这次会议,成了很多民间人士公开聚会的好机会。
很多本来已经互相知道对方,但一直还没有见过面的人,在这次会议之前就有机会见面交流了。
包括那些呼吁废除自由邦的民间活动家,本来在各个自由邦各自为战,现在同时来到纽约,自然也要互相结识并讨论。
还有很多热切的关注相关的话题,但是本身没有什么知名度的普通人,本来可能没有资格参加这种会议的。
听说了他们熟悉的那些活动家要去纽约参加会议的消息之后,也有很多都跟着赶来了纽约。
这些民间热心人士想要趁着这个机会,见识一下他们平时仰慕的活动家。
也希望能在会议之前,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他们。
进而有机会通过这些知名活动家,将他们这些普通人的想法也能传达到王国内阁中去。
这些民间的知名人士特别是活动家,在和其他同类人士举行聚会的同时,大多也非常乐意跟自己的仰慕者公开见面。
发开向他们发表演讲,通过公开的讨论活动,吸纳他们的有用建议。
本来就非常繁忙热闹的纽约城,叠上大明皇子巡视的热度,又叠上了自由邦事务会议的热度,这些天变得格外的热闹。
城内外的大街上、广场上、工地边上,茶楼酒馆和咖啡厅里,戏院寺庙和歌剧院里,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人群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