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太高了的话,那就放任其继续存在好了。
因为欧洲本来就没有完全统一过,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独立半独立的邦国,君主和封臣的关系复杂到了极点。
当地位对调之后,欧洲的地方藩镇势力,也并不觉得君主会有非常强烈的削藩动机。
欧洲的独立小邦国,也不认为旁边的大国为了征服自己,会付出让他自己吐血乃至崩溃的代价。
因为大国不惜代价征服小国后,可能会有其他大国趁机袭击它。
欧洲人带着自己的思维惯性,去考虑他们与大明的关系的时候,考虑大明征服自己的决心的时候,就容易形成误判。
不过反过来看,神洲人面对欧洲人,也会形成误判。
大明的将领也不会明白,欧洲人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还不投降,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对抗倾向。
不过在大明剪除了所有外部力量,专心对付剩余的抵抗力量的时候,泰山压顶之势形成之后,这些欧洲人也会怀疑人生的。
大维齐尔开始亲自帮着苏丹做潜逃的准备工作。
大维齐尔没有考虑率领军队突围,他认为君士坦丁堡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
大明的空中和海上力量在沿海的城市的优势太大了。
在持续的轰炸和炮击的掩护下,大明的陆军可以轻松的击溃奥斯曼新军。
在这种情况下突围就是找死。
现在地面上的战斗已经没有意义了,而奥斯曼人只能在地面与大明对抗。
大维齐尔要求士兵,去把苏丹的近亲王室成员全部带来,全部都要一起化妆离开,不能留在城中。
如果不带上他们,大明军队进城之后,完全可以和伊斯坦布尔的贵族和官员们合作,重新立一个苏丹来向大明投降。
还要找个与塞利姆相像的仆人假扮成苏丹,在新军的保护下坚持抵抗大明军队,为苏丹潜逃争取时间。
在这些命令执行的时候,苏丹却忍不住插嘴了:
“我们的军官和士兵不能留在这里,他们很难在大明的轰炸和炮击中活下来。
“而我们如果没有了他们,就算是逃到了安卡拉,也没有办法迅速组建有战斗力的军队了。”
大维齐尔非常无奈的点头:
“陛下,我明白这些,我会首先安排一批军官和老兵,直接与我们一起离开。
“但是我们也必须做出一部分牺牲。
“如果没有一支足够的力量牵制大明军队,让他命军队认为他命保护的才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