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宗随后依旧有气无力的问道:“只是不知道皇弟前来,想让为兄的做什么?”
于是徽宗便把章惇所说的上,中,下三策都与哲宗说了。
哲宗听罢后,忍住了笑容,他故意问道:“那皇弟想依哪个?是还政于朕,还是准备迁都呢?”
徽宗在哲宗的榻前回答道:“回禀皇兄,百官们的建议是遵循上策。所以臣弟今日来,便是想请皇兄下一道招安的圣旨。让岐王就此罢兵。我与他东西共治。”
哲宗并没有拒绝徽宗。
一方面是为了自保避免触怒他,另外一方面则是也想故意戏耍他一下。
哲宗随后故意干咳了几声,他咳完之后,喘着粗气,装着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说道:“这样啊。皇弟啊,你看朕如今这幅样子,连身都不能起了。怕是拿不动笔了。皇弟一向喜好书画,这字写的自然是比朕要好的。不如为兄的口述,皇弟自行拟一道旨意给他便是了。”
尽管徽宗不愿,但看了看哲宗那就剩下半口气的样子,也是不由得摇了摇头。
徽宗无奈,只好自己走到了龙书案前,拿起了御笔,他望向哲宗说道:“还请皇兄开金口。”
随后哲宗便一句一句的说,徽宗也是一笔一笔的写。
但这道圣旨,徽宗却写了一个时辰。
这是因为哲宗故意给他找麻烦。
哲宗说一句话,便咳嗽一会。这一咳嗽,孟皇后她们,便是拿水的拿水,递参汤的递参汤。随后哲宗稍加恢复之后,他才继续说。
但哲宗写到一半的时候,便白眼一翻,直接躺了过去。孟皇后等人又是连忙呼唤太医。
太医们上前诊脉之后,确认他还活着。而哲宗则是借机闭上眼睛装晕,小憩一会。
正是因为如此,哲宗的这道圣旨,徽宗直接写了一个时辰。这倒是让徽宗身心俱疲。不过好在这道圣旨算是请下来了,尽管不是哲宗亲笔所写,但也是他的口吻。
之后徽宗盖了自己的印信,便着内侍省的官吏们,打开宫中宝库,选取一些礼品给赵穆一同送去。
而被“抓壮丁”的柴文也早已到了徽宗的御书房内候旨。
柴文领了徽宗的“催命”差事,不情不愿的离开了京城,出了宫门后也是唉声叹气的。
不光是他,就连随行押运的侍卫,还是监督的副使,都是满面愁容。
他们都对这次的降旨招安,没有什么信心。毕竟赵穆的剑锋已经悬在汴京的头顶上了,而且他麾下的兵力,也多于汴京方面。除非赵穆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