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员阿川肯定在热血上涌的时候也没考虑到想那么多,从来没有机会尽情飙车的阿川,现在有在战场开足马力横冲直撞的契机,在得到小老弟的“提醒”后他简直要兴奋得跳起来了!
尽管96-AQ是96-A的减重型,外部的防御装甲不如原版的厚重,但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碰瓷的存在。
缅军士兵标配的AK系列步枪,还有老式的布伦机枪,最多加上当年因牵制东煌由苏西娅援助过来的老式RPG或者从国际军火黑市上淘来东煌的80迫……
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对于96-AQ配备的模块化复合楔型装甲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更别说正侧面都贴了提高生存、防护能力的爆反装甲贴片……
相对于我们的人都要飙得飞起的驾驶员,负责指挥工作的车长则是战战兢兢的观察车窗外,深怕什么保守的车长指令让下面踩油门的那哥们儿感到不痛快……
至于对炮手周默来说,这一切则是全新的、迥乎于传统身管炮兵的体验——125mm带自动装填功能的滑膛炮。
固然在威力与上比不上大口径的身管火炮,射程对比同口径的车载迫榴炮也是大大不如,但三者在设计功能、运用场景上都不是一个赛道,所以这些缺点也就暂且不论了……
咳咳,我们是说这种高度自动化的直射火力对于周默这种出身传统炮兵的教条派绝对是一个新维度的方向,毕竟他也从来没上过自动火炮不是,这样的实战操练有助于帮助他理解自行火炮的工作原理……
在他印象中那种坦克对坦克的铁血碰撞,应该是装甲部队最愚蠢的使用方式:
单车组在不使用炮射导弹配合无人机或者前出的步兵引导、只依赖滑膛炮的情况下,2公里最多3公里的交战距离严重限制着那种刺刀对刺刀的拼杀成果。
这并非是炮不行,也不是炮弹不行,而是观瞄设备与水星曲率只能支持坦克这种兵器在这个距离的交战,再远……再远就无法保证炮弹的精度,除非作弊让第三方辅助观测,或者使用炮射导弹来充当移动火力点。
第三方校准坐标这种情况是经常出现的,但一般是攻击碉堡、工事等固定目标,或是让坦克车组充当防御的固定火力点,才需要用到这种方法。
不过攻击快速移动目标反应时间太长显得有些笨重,效果不如单兵导弹,所以提前校准坐标选择伏击对方车辆,也是坦克车组常用的战术。
此外伴随步兵突击、掩护突击士兵渗透、为士兵提供火力支援这才是坦克更为常规的用法,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