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在老家就业,说不上大富大贵,起码也会是小康之家;
如果他在刚到大学学习,大一选择去当学生兵,那么在义务兵阶段的津贴会更加丰厚一些,而且对于他保研或者考研都还有优待;
如果他选择本科毕业就去当兵,那么他在义务兵的第三年可以选择通过考试在军队内部进行职业进修,成为一名半道出家的军校生,走军队晋升的路线也不失为一个还算不错的选择……
可研究所生毕业去军队……
不是说一定不好,可终归有种不伦不类的味道:选择进修横向对比年龄太大,当兵也对博士在考学或保送上有一定的帮助,但总体而言没有在硕士研究生阶段那么大,而且吴勇自己并不打算继续在学术的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
但如果只选择去当三年义务兵……讲道理以他的学校和文凭,这还不如去社会上干两年经济收益大,毕竟现在别说研究生985、211类学校的本科在人才市场都还是比较吃香的存在。
至于通过参军来获得一些军事名校的内部考试资格?
算了吧……他的学历马上就顶格了,他总不能去专门学个军史类博士吧?这种自欺欺人的学历没有任何用不说,他也不屑于去读的。
尽管算了一圈没有任何好处,但吴勇就是在亲朋好友们的劝告声中,毅然决然的选择参军。
事实证明“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这句老话是真的,当年因为他名校毕业、且拥有对口的专业和相对而言很高的学历,在新兵连试训三个月后,就被天京军区分派到驻扎在松山(四国)的第八师团145联队。
担任该联队下属某团的“记录者”(担任记录、观察、采访的士兵)负责对“有敌意”的国家进行“意志宣传”攻势。
五年时间他不但升职为联队的新闻报道外宣负责人之一、兼任宣传连的连长,被战友们戏称为“记者连”,他的军衔也被擢升为中尉,同时由于出色的业务能力,吴勇还被“C妈”的军事栏目给相中弄了一个特邀记者的名头挂上。
不过今天,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一切都显得糟糕透顶,从早上的断桥,到午后的伏击……
吴勇感觉自己的军旅生涯没有比今天这一天的遭遇更加坎坷的了,他的“记者连”本身在行进过程中就与联队部走散了,后来被袭击的时候,队伍更是乱成一锅粥,不过还好有人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吴勇的手边现在只剩下一台摄影机和几名同连的同事,看着受袭后精神有些颓废的战士们,大家一致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