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缅北战纪:牺牲(2 / 3)

脑门想出这一茬前,从来没有开过整合指挥的研讨会,也没向下面各个联队长沟通,这他喵根本没有联合协同参谋的基础!

咳咳,工兵和炮兵倒是来自同一军区,但这并不影响它们本身互不相熟的结果:两个联队在日常训练中几乎是平行线。

遇到这种情况,在短期的指挥线路中,还不如各联队负责各自原有司务,然后由支团司令部负责不同联队间的协同。

虽然这样的指挥样板有些老掉牙、反应较慢,有这样那样为人诟病的问题,但在未知的、要急的环境中,与其用新的、稀碎的东西,不如用老旧、成体系的东西,那至少大家对此都很熟。

有时候战术交流权下放,未必真能省多少时间、提升多少效率,甚至可能还会因为找不到原来的指挥链路,造成信息交互混乱的恶果……

况且由于之前没有准备,没有任何储备,现在临时让各单位通过公开的信号频段进行战术信息交流,将对方的电子、信息能力直接设置为“0”,怀揣这种臆想的人是真的没把缅军政府当人。

可是,现在在前线,林林总总的异象都表明:无论是对当面敌人的预判、估计,还是对于自身临时合成化带来困难的认知最上层考虑的并不充分。

所谓“前途光明”都他喵的是一群只坐办公室人产生出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敌人绝不止于缅军,连轻武器都没办法统一口径的老缅可拿不出处于世界顶级水准的无人机……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支团司令部那群人根本没有能力协同指挥,能做出这么奇葩的决定,只是因为不知道在哪本书上看到了这个理论,想要打出来让帅一下……

他们连“出现新的敌人”,需要小心谨慎这么明的提示情报都没法做出判断,又能奢望他们干些什么呢?

虽然周默十分恼怒上级的不作为,但通常指挥部做出这样的决定,血的代价是要由一线士兵来支付的……

现在想来在河口镇各部队重新汇集、修整的时候,应该是北方攻势群的东方支团挽留自身败局的最后机会了……

少年的记忆在这里就戛然而止了,一切对于上级在意念上批驳,都随着“嘭”“嘭”“嘭”的爆炸声陷入了停滞,然后一齐堕入无尽的深渊……

但周默的思绪还有些恍然:他甚至清楚的听到爆炸间,牵引炮团的德裔政委埃劳茨用着腔调怪异的普通话对着众人大声疾呼:“是炮击!先隐蔽!疏散开!反炮雷达开机!找地方准备还击!”

……

周默已经忘记最后看到这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