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二代家主逝世时,大兄和二兄两人把最小的兄弟给排挤走,瓜分了自家老爷子最后一点遗产,至此绵州陆家只剩下了一个表面上的名头。
不过陆老爷子也是硬气,带着一点浮财四处打拼,竟然也有了一丝转机:
在煌苏关系恶劣的六七十年代,他布局三线工程的新兴城市;
在新经济改革时期,他布局东南沿海的经济中枢;
在新旧世纪之交,他直接坐镇燕京,享受到奥运之风的红利;
而且不知是不是该称道什么“天道好轮回”之类的话,从大地震后,两位兄长因此失去了后人。
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落寞,竟然让遗失已久的兄弟情深在那两位“生意人”的心中又“长”了出来,陆老爷也成为第三代家主,并将实际上分裂了几十年的陆家又重新整合了起来。
虽然几十年的习惯让那两兄弟时不时还阴阳怪气,依仗自己的身份对于晚辈颐指气使,甚至一度让陆阿姨对于跟陆叔叔回绵州老家过年受气产生极大矛盾。
但见惯世间万物万物的陆老爷子倒是很豁达,毕竟嘛,这两个老头也没几年活头了,不要太在意这些细节就行。
不过作为,为老爷子镇守并开拓西南事业、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长子,陆叔叔也获得了部分陆家产业的管理权,希林集团就是三房与周平合作而通过整并形成的产物。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经历过“二代之乱”,陆老爷子在对于子女的教育里,团结友爱、兄友弟恭、父慈子孝是绝对的第一,同时他对于员工福利、薪酬提高也很有自己的做法,因为这能保持企业工作效率提高,内部团结。
对于周平提出的:“在保证企业能够正向运转的情况下,不应以盈利数额作为第一指标”的社会性想法也很是赞同并表示了对于这个小孩的欣赏。
因为他也认为:当成本在制度与员工发自内心的节俭后,再由他们带着奖惩的动力高质量的去创造利润,那么这个公司应该很难会亏损。
……
聊这些家长里短甚至没用到半个小时,甚至最后一个多小时集团的最高领导三人组还开了一个关于公司未来经营方向与策略的会。
作为自己社会实践的产物,周平从集团建立伊始就没有将赚取利润、发家致富作为自己首要目标……或者说这并非是最重要的目标。
周平在进行一场更大的社会实验即:实验满足员工一定程度的工薪需求、保证原料质量、足额缴纳企业税款后的平衡点是否是所有企业家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