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公路闲话:气候地形与补给(1 / 3)

……

十二月二十七日,孟密。

二人将车停在路边研究着旁边的生物聚落。

“阿平,你不觉得奇怪吗?”赵刚靠在车门上看着在不远处用工兵铲刨坑的小表弟。

“奇怪什么?”听到问询的周平没有回头,而是继续观察戴着手套的左右手中分别握着的两坨土块。

“这条路上已经好几天滴雨未见了……这不太符合年降水2000mm的雨林标签吧?。”

“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八莫与密支那即便雨季(5-10)月平均降水能到400mm,旱季的平均降水也不会超过20mm。”

“可这气象地图明明标注的是热带雨林……”

“刚哥……”周平看着疑惑的赵刚叹了一口气“这就是多而不精的道理了……”

“何出此言?”

“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学生归纳考点,地理学课本的知识多而不精,另一方面是确实不重视,以至于想当然的进行归纳……我想当年你们的地理老师一定没有跟你们着重强调过:气候类型是以特征、空间分布来区分,比如前面提到的八莫与密支那都是热带草原气候,而……”

“怎么可能?”虽然知道这是真的,但自己的传统认知受到挑战后,赵刚还是下意识的反驳了一句。

“确实,单看它们的全年降水恐怕比某些地方普遍意义上的热带雨林还多,但雨林可是不分旱涝两季的……而我们知道的缅国全境都有雨季和旱季,也就是说:其实缅国是不存在热带雨林气候的……也就是说,该国的旱季其实是一个良好的好进攻窗口时间……有雨林而没有雨林气候,你能明白被那些教育工作者忽略的点吗?”

“这……”

“我们这次的目的地曼德勒则是热带半干旱气候……”

“怎么可能?缅国中部在‘塞上烟雨’工程之前就已经是……”

赵刚知道虽然现在传统意义上是热带半干旱气候的阿瑞比半岛接受了每年800ml的灌注后也变得郁郁葱葱,但那毕竟是人为的结果,只要科学院的船停止作业,用不了几年那里又会回到从前那种荒漠四起的环境,可缅国的雨热葱榕可是“自古以来”的自然馈赠啊?怎么会是半干旱气候呢?

“怎么不可能?要记住我前面的话:气候类型只是概括大体的气象特点。而同样的气候类型又会受到地形、海拔、纬度、水热的影响有各自间细小的区别,去实践那些冰冷的文字记述才是我们情报工作和实地考察的意义所在……”

“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