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博的人也难以说清,不过王海很清楚,只要大明下定决心去攫取,那里就会有无尽的财富,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这几年,王海一直期盼着能告老,原因并非是他厌倦了航海,他厌倦的只是之前的那种生活。
在大明,在王家,他只能低眉顺眼的当个下人,出海的时候,也必须鬼鬼祟祟的出港;到了倭国,他仍然得提心吊胆的,那些倭人有的时候能保持理智,不过没有实力压制的情况下,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发疯,哪怕是一直合作良好的松浦党也一样。
唯一让他心情爽朗的,恐怕只有在路途上的时候了,广阔无垠的大海,让他感觉到了自由的味道,不过,就算这个时候,他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航海本身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稍不留神,就可能船倾人亡。
若只是航海本身的风险,他倒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既然扬帆出了海,当然要有所觉悟。可实际上,这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为造成的。
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航海的风险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船只。三宝太监时代的宝船到底如何,王海无从得知,可王家世代都是水手,打小就在船上玩耍的他却很清楚,几十年来,福船越来越小,越来越不中用了。
造大船的技术,江南还是有流传的,材料也容易找,可限制船的规模的却是名存实亡的海禁。江南世家做了婊子还要立牌坊,明明私下里海贸不绝,可偏偏又要在朝堂上说什么大义,所以,为了他们的面上不太难看,王海的郁闷也就成了必然。
大船吃水深,对港口要求高,也很难避人耳目,当然不会受世家的大人们待见,反正出海面对风浪的也不是他们自己,下人的死活谁会去理?只要有银子入账就行呗,若不是怕财富打了水漂,他们恨不得让人乘坐小舢板出海进行贸易呢。
马昂的话很简略,可听在王海耳中,不啻于一声惊雷,让他的精神迅速振奋了起来。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天家从前只看重那些王海没有,也没机会拥有的东西,但现在世道变了,航海技术以及个人才干也有了施展的舞台,自己同样能以此搏个封妻荫子,这让他如何能不激动?
“郑千户,船队即将启航,五百骑兵都已登船……以你之见,长尾家是否值得信任?又是否有向甲斐扩张的野心?”马昂感受到了王海的激动,不过他一时却无暇理会,船队已经整装待发,他必须最后确认一次合作方的意向。
蒙古骑兵就算都被坑了,马昂也不心疼,不过经受了这样的损失后,甲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