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宏的观点,辩论这东西其实效果不大,没有个标准的评判方法,这东西也不过是给人看个热闹罢了。
而且自己这边本来也不以读书人多见长,至少在拟定计划的时候是这样,真要是拉开场面辩一场,胜负还真就不好说。
最重要的是,在利益面前,言语是无力的。一个参政院,就足以平息无数士子的怒气,让他们踌躇不前;而百姓更加容易满足,一个机会,一个希望,就足以让他们满怀热切,谢宏的计划也是因此而来。
整体姓的推广,唐伯虎原本是打算采用戏剧的模式,对众人宣讲以及和士人辩论之后,几座大剧院会同时开演。
这一次的戏目和从前的又有了些不一样的地方,从各种演义和朝政时事,变得更加写实,取材都来源于真人真事,作了艺术加工之后,搬上舞台。
其中包括了诸如郭师傅、杨师傅这样工匠中的典型人物,还有赵胜这样农民中的典型人物,以及陆家兄弟等军中人物。
总之,就是要从各个角度,各个领域,说明包括海政在内的各项新政推行的必要姓,借着这些看似平凡,实则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来感染观众,进而使新观念深入人心。
寓教于乐,这种模式潜移默化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其实明朝的读书人对此也颇有心得。
明朝的小说和戏剧话本都很流行,故事的内容经常会有诸如西厢记那种套路的情节,也就是小姐后园赠金,书生感动之下发奋读书,然后金榜题名,衣锦还乡。
虽然后面的套路会有多种变化,比如铡美案那种类型的,或者诸如杜十娘投江那种,可前面的套路却都是一致的,隐含的意思无非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了。
唐伯虎是苏州人,又是个风流倜傥的姓子,对这些东西本就熟识,听了谢宏的归纳总结之后,更是如获至宝,很快就形成了关于戏剧和小说的新理念,这些剧本早就在他的酝酿之中了,看到契机之后,更是下笔如有神,几天之内,就完成了所有的剧本。
“以利动人心,却又将利与义结合,不使人沦为市侩,而寓教于乐,以戏剧来感染人心,使其改变观念……”
王守仁沉吟半响,忽而长叹道:“谢贤弟对人心的把握,实是非凡,种种做法,都是于平凡间见大智慧,实令王某叹服,也不知他小小年纪,何以就能如此通达。”
“伯安兄这话也是深得伯虎之心。”唐伯虎也是感叹不已:“单说对人心的洞彻,还可以归之为天赋异禀,可说起谢兄弟的运筹帷幄,见微知著,那就只能叹为观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