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人家罗先生相比。”听他这样说,谢宏更是不好意思了,只当这二人都在恭维自己。跟古人较量文学素养,他可一点信心都没有,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哇。
“谢公子,你这就太谦了。”董管家正色摇头,“董某也读过圣人典籍,怎么会拿这等事开玩笑?公子说的段子虽然言辞浅显,不讲究韵味,可是听起来却是形象。大明虽然对士子优厚,可天下人大多数依然未经圣人教化,若是只是在市井间讲述评话,还是公子的办法来得好。”
“可不是么!”马文涛附和道:“谢兄弟,等回家我把刚刚的段子讲给二牛兄弟和晴儿妹子听,看看如何?其实不用试都知道,我在家把你讲的段子讲给我爹娘还有妹妹听,他们都说好,听的可入迷了,要不是咱们走得急,二丫还想去你家听呢。”
本来谢宏还有些将信将疑的,可见董管家说得郑重,马文涛也是连连附和,他也不由有些动摇。高雅还是低俗,这样争论谢宏在后世的网络论坛上也看见过,也没太留意,因为两边都有道理。
穿越后,见识过了这个时代的文人,谢宏在这方面也没什么底气。当曰那一首送别,他自己已经觉得韵味十足,可放在王知县眼中,只不过是词曲搭配得很好罢了,其他人说起也不过是通俗易懂而已。经过此事,谢宏哪里还敢随便搞那些文学的东西。
现在听两个同伴一说,谢宏也是越想越有道理,本来他也不是想靠评书故事这种东西搏个文名,只不过是想用这样的故事聚拢人气,然后让正德也感兴趣罢了,那些文采什么的本来也不是最紧要的,哥又不想在明朝考状元。
正德的谥号是武宗,史书上也将他说的颇为不堪,想来也是个不爱读书的。而且根据后世的史料,正德喜欢在民间玩,那普通百姓感兴趣的,他应该也会喜欢吧?
“嗯,董先生,马大哥,你们说得不错,只不过光有这个却还是不够。”想通了此节,谢宏也没太过欢喜,说评书讲故事可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别家茶馆派个人来听听,也就学去了。
别说自己肚子里也没多少货色,就算是能跟后世网络写手一样,曰更一万,那也架不住别人盗版啊。后世都防不住,更何况这个时代了,连版权都没有,宣府七八家茶馆,都在说三国,也没见有人给罗先生一文钱。
单靠这个可不行,得有自己的特色。特色是什么?音乐茶座算是特色了,谢宏想到了这个点子,所以才极力邀请马家兄妹,除了这两个人,他也不知道哪里还能找到精通音乐的人,并且还得能信得过的。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