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棵枣树本身,就具备了一种容易让人思想麻痹,陷入一种固定思维模式地天然伪装。
这棵枣树只有不到三尺高。以生物共有的可以称之为“好逸恶劳”习惯来分析,绝大部分人面对一颗比自己要矮的多地枣树,都会先伸手直按摘取不用弯腰就可以够到,树梢部位最容易到手的沙枣。
经过在沙漠里长达十天的追逐战,这些恐怖份乎已轻对食物有了足够的警惕,但是,只要稍稍留意。谁都可以现,在这些枣子上还有蚂蚁在爬动,甚至还有蚂蚁在沙枣里面钻进钻出,这难道还不能说明这些枣子没毒吗?
他们做测试检查没有投毒也罢。直按塞进嘴里大嚼也罢,总之一切迹象都可以表明。这棵树上结的沙枣没有毒,没有任何问题。树梢上的枣子没有问题,那么当他们弯下腰。或者蹲下身体,把这棵枣树下面的枣子也一起摘下来地时候。
按照他们的固定思维,长在同一棵树上的枣子,既然上面的没有毒,下面的那些没有任何破损痕迹的枣子.当然更不可能毒了!
每一步战侠歌都算计得丝丝入扣,引导着一直追在他们身后的恐怖份子联军一步步向他设计的死亡陷阱里跳。
这其中战侠歌还有一段设计陷阱的意义没有告诉赵海平,他和赵海平一起并肩作战长达两个月,他们已经彼此用行动证实了生死与共不离不弃的誓言,战侠歌已经非常清楚赵海平这个徒弟的个性、特长以及过于憨厚的性格,导致了几乎不可弥补的劣势。
赵海平实在是太老实了,越级向他传授一些更高级的行为心里学,让他明白在这个社会中,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群体等级的划分,身处在社会金字塔不同层次,社会需求和影响力不同,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就会不同,这大概需要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更不要说要求赵海平根据在等级金字塔中,身居各个不同层次人群共性特征,针对性的铺设陷阱了!
至于在铺设陷阱后,合理的做出效果预估,要求赵海平无论在战场上做出什么军事行动之前,都先逆向思维一下,都先走一步算三步,这一切的一切,实在是走出了赵海平现在可以接受、理解的范围极限。
但是每一次战侠歌在埋设陷阱时,赵海平都会抓着在两月前他和战侠歌实效相逢,战侠歌送给他那只记载了战侠歌身为一个狙击手心得体会的小笔记本,不停的在上面记录各个细节,还时的向战侠歌进行提问。
战侠歌要过了赵海平手里的那只小笔记本,在最恶劣的环境下,赵海平也没有丢掉这只笔记本。当战侠歌翻开这本已经赵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