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卡和菲亚特牢牢牵制后,一直没有露面的第三中队开始进入战场。14架双发SB-2轰炸机几乎紧贴着海平面飞行,飞行员们小心翼翼的控制着高度,高速切入战场。坐在玻璃机首的领航员也按撇开了瞄准具,通过玻璃机首上的参照点,盯上了剩下的猎物。随着距离的不断拉近,机腹下方的投弹舱舱门被打开,露出了里面黑粗的航弹或鱼雷。在抵近到合适的距离后,满头大汗的领航员迅速的按下投弹按钮。威力大到可以干掉BB(战列舰)的大家伙们嗖的一声脱离了挂架,正在低空俯冲的轰炸机在投弹后也跟着猛地一台,晃荡着开始爬升。在机群下方的海面上,十来个小黑点打水漂一样朝着日军舰船的水线位置冲去。在这幅让日军惊愕到死的画面中,三道明显的白色航迹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清晰可辨,三枚G7e型电动鱼雷也总算没有辜负汉斯工艺精湛的名声,顺利入水后嗖嗖的顺着设定好的航向冲向了日军编队。
“马鹿!”古鹰号上的中佐舰长,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被不间断的空袭搞的头痛欲裂。作为日本海军两艘新锐的条约型重巡,古鹰和加古号风光不再,两舰上原先装备的三年式8厘米高射炮(见注释2)全部在战斗中被炸毁/损坏,舱面上的炮手和舰员们死伤惨重,作为旗舰的古鹰号更是被重点照顾,在之前的战斗中挨了三枚50公斤级航弹。舰尾的水上飞机和弹射器被彻底炸掉,6号主炮连同舰尾的部分甲板被炸损坏。这点小伤对于一艘8000吨级的重巡洋舰来说虽然够不上致命,但是突如其来的打击还是让整艘巡洋舰应接不暇。海军才没有理由为了陆军的马粪去流血牺牲、浪费宝贵的舰艇和油料,没等这位发生动摇的舰长做出最后决定,海面上海豚一样打着水漂的航空炸弹就跳跃着逼到了眼前。。。。。。
注释1:枞级驱逐舰,日本脱离英式设计风格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型驱逐舰,1917年设计定型。标准排水量850吨,龟形舰首双桅双烟囱舰形,全长83.8m、水线宽7.9m、吃水2.4m、单级减速齿轮汽轮机、功率21500马力、航速36节。续航力14节/3000海里。装备3门三年式120毫米/45倍单管舰炮、两座双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注释2;三年式8厘米高射炮,实际口径76.2毫米,炮身长(40倍口径),1916年服役。
初速670m/秒
最大射程10800m
最大射高6800m
发射速度13发/分
俯仰角-5度~+7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