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贯穿伤,迅速止血,拿三角带和硫磺粉来!”
“立即对伤员进行分类处理,通知血库立即调用血浆,保持手术室通道畅通!”
“血压、脉搏几乎摸不到了,立即准备手术,问问四号手术室空出来没有!”
“医生,医生,医生。。。。。。”
战斗结束后,挎着急救包的救护兵们成了现场最忙碌的人。领着一群兢兢战战的民夫,扛着担架小心翼翼的在战场上搜索前进。短暂而激烈的混战过后,不大的区域内横七竖八的累积了1000多具尸骸,脚下的土地在鲜血的滋润下也都泛着暗红色的光泽。夜风吹拂着带来了伤员艰难的**和呼救,一群人小心的避开地上层层叠叠的尸体,循声摸了过去。用绷带和碘酒做了紧急处理后,从包扎所(团属)里抽调来的军医们忙着对伤员进行检查和分类。随手从脖子上翻检出狗牌,登记完姓名、血型和番号后,将一张登记号的便签挂在伤员脖子上,由民夫挑着担架往下送。
在自知生还无望的情况下,这些武士道熏陶下的鬼子兵打的极其顽强。1000多残兵愣是顶着不断炸响的炮弹,亡命的发起了反冲锋。前排机枪扫过之后,这些疯狂的日军就不顾一切的贴上来搅成了一团,硬生生的逼着炮兵停止射击。没有了火力掩护,这些身体素质更好、拼刺技术在近战中让几乎复仇的苏宗辙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六比一的优势兵力加上主阵地的炮火掩护,一场仗打下来算上轻重伤员,几乎打了个平手。商埠阵地上的包扎所里挤满了伤号,加上条件的限制,那些从战场上下来的重伤员全部送到了济南城内的野战医院。从蒙阴调派的军医官顿时忙做一团,几件由学校教室改装的手术室灯火一直亮到了黎明时分。负责主刀的军医在手术台前战了大半晚,等到最后一场手术结束后,几乎瘫倒在了岗位上。
截止到济南惨案发生前,日本在济南城内的侨民/浪人共计有1810人,日资产业更是包括一所银行、一所小学以及大量的商铺和私宅。包括领事馆在内,这些所有出现在情报部名单上的产业全都在第一时间跟随着他们的原主人,一起被全盘接管。考虑到济南城内医疗力量薄弱,西医只有一所德国人在1897年建立的仁爱会济南医院,加上大战过后济南城内防疫工作紧张,原本就接受了大量民间伤患的仁爱会济南医院已经分身乏术。考虑到实际需求后,后勤部门直接将这所日资小学校舍改成了野战医院。原先的教室、办公楼经过改装后全部变成了手术室和病房。刚刚投入使用没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