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颜大悦,大袖一挥,轻飘飘的下了一道影响大明数百年国运的圣旨。
“敕命户部拨银,工部尚书郑赐招募工匠民夫,各地州府县筹备,修会通河,淮安清江浦,使久废运河重新畅通,以备大明国都迁北平,京师文武官员全数迁往,不得违命。应天府旧制不废,仍称南京,并设南京六部九卿督察院等,魏国公徐辉祖为守备,世镇南京。此旨通政使司颁布天下,咸使闻之。”
满朝文武惊哗之时,朝班中的萧凡轻轻呼了一口气。
毁或誉,骂或赞,迁都之事总算是强行达到目的了,纵是承担一世骂名,千百年后,后人自会给我一个公正的评价。
***************************************************************北平府开始动作起来,为了迎接朝廷都城北迁,各极官吏征用民夫,对北平城开始了整修扩充,各级衙门,各级官府,以及城外的京营驻地,和朝廷大臣们居住的住宅用地规划等等,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迁都的旨意下达,天下也震动起来,时有士子或骂或赞,有慷慨激昂抗议的,也有眉开眼笑赞同的,无论什么态度,他们只是普通的士子,无法改变天子和朝廷的国策,而各地商人却如同闻着腥味的鲨鱼似的,朝北平府蜂拥而去。
南都北迁,天下风云翻滚变色,无数人的利益因这条国策而牵扯纠结。
两个月后,北平一应规划已准备好,各官府衙门及大臣们的住宅也快完工,京师的顽固派们每曰还在朝堂上扯皮撒泼之时,朱允炆下了第二道圣旨,着令京师各大臣处理好家中琐事,下月迁往北平府。
南京应天府。
黎明之时,又一次朝会开始了。
反对迁都的大臣们这回卯足了劲儿,打算在金殿上据理力陈,不惜以死相谏,也要请天子收回迁都成命,他们打定了主意,哪怕拼着官都不做了,也要死守京师的宅院,不出一步,让天下人瞧瞧他们不畏强权,力抗弊政的风骨。
想要我们屈服,除非把我们的尸体抬到北平去!
与此同时,拂晓的晨光中,数千名京营将士奉命入城,北城太平门内,一身锦衣飞鱼的纪纲负手等着他们,他的身后默默站着数百名穿着飞鱼服的锦衣校尉。
两拨人马会合,京营为首的一名参将朝纪纲抱拳凛然道:“奉英国公将令,末将率兵入城,请副指挥使纪大人接管,末将及麾下将士唯命是从!”
纪纲眯了眯眼,瞧着眼前黑压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