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拉洋车不需要本钱,不需要技术,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破产的城市平民都去从事这个行业,僧多粥少,哪里能赚到什么钱,不如这样,每天班时间你到胡同口来拉我,下班时间去北大接我,我按月给你结算,你看怎么样?”
陈子锟道:“李先生是好人,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我按时接送你,要是来不及,就让朋来替我。”
李大钊微笑着点了点头。
一边走一边聊,不知不觉到了一处宅子外,李大钊下车道:“你在这里等我。”
“好嘞,我等着您。”陈子锟把洋车放在照壁旁避风处,坐下歇息。
片刻之后,又一辆洋车驶来,车一位西装客人,付了车资匆匆进门,陈子锟认得他,来人正是北大文科长陈独秀。
“这儿是谁的府邸?”陈子锟抬头看看大门,面有个木牌,写二字:蔡宅。
半个时辰后,李大钊和陈独秀一脸愤然的出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个长袍马褂的老者,正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
陈子锟赶紧站起身来,用毛巾掸了掸车座,等着李先生车,蔡元培和李陈二人低声交代道:“这是梁启超从巴黎发来的电报,林长民亲自转呈给我的,你们要尽快传播开来,让学生们都知道和会的事情……”
他忽然看见陈子锟,便展颜笑道:“这位工,我们又见面了。”
李大钊道:“蔡校长认识他?”
蔡元培道:“当然认识,刘师培和辜鸿铭的弟子么,不过两位老师很有意见哦,说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旷课情况严重。”
陈子锟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李大钊替他答道:“每天少拉两个小时的活儿,对一个车夫来说,损失是极其巨大的,可不是多学几个字能弥补过来的。”
蔡元培深以为然,叹道:“守常对劳工阶层的生计问题研究的很透彻啊。”
一阵寒风吹来,蔡元培笑道:“有事我们明天再说,恕不远送。”
陈独秀和李大钊了车,陈子锟拉起洋车迈开大步去了,蔡元培站在大门口目送他们离去,看着陈子锟弯腰拉车的样子,他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
来到北大红楼,陈李二人下了车,李大钊道:“进来歇歇脚再走。”
陈子锟欣然同意,随着二人进了红楼,虽是寒假时期,依然有不少学生滞留在学校里看学习,走廊里几个正在高谈阔论的学生看到陈独秀和李大钊进来,顿时高呼起来:“同学们,巴黎最新的消息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