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的5万多盟军队伍除了借助地形的熟悉,步步退缩外,根本抵挡不住。
虽然东非的地形复杂””,很多地区让华夏的坦克部队无法施展,但即使单纯的步兵的交战,老牌的英帝国部队都难以抵挡。若不是更受制于后勤补给。此时整个埃塞尔比亚都要被华夏扫平了。
北边的华夏军队已经跨过了苏伊士运河,打到了尼罗河边,自然不需要东非的军队北上支援。
英美对东非华夏军队南下,先锋甚至进入了肯尼亚境内的举动,并没有多想。即使有人想到了华夏陆军要染指南非,但在印度洋海战还没有决出胜负的情况下,也想不到华夏海军突袭南非的计划。
他们不怕华夏陆军登上东非的土地,在他们的计划中。只要海军切断了红海的通道。即使华夏军队有十几万人,也会最终在缺少足够补给的情况下。甚至不等走出条件极其恶劣的非洲大陆,就先倒下来了。
只是华夏军队的猛攻,对英国人造成的压力不小,闻听美国海军要行动了,也松了一口气,急忙也抽调南非和印度等地的英国海军来助战。
这个时候,和华夏一直有来往的德国海军也闻声而动,自北到南从欧洲的挪威海到非洲的新几内亚湾的大西洋上,频频出击。
德国人知道该到了支援华夏盟友的时候了。若是坐视不出力,一旦华夏此次出击损失很大,直接借此退缩,好不容易许下了诸多好处才求来华夏海军的远征出击的机会就白白丧失了。只有显示出诚意”抗战之红色警戒”,才能让华夏海军无法埋怨盟军不给力。再说,有了华夏海军的这次牵制,德国海军也可以趁机捞些油水了。
无论是为了进一步削弱德国海军实力,赢得主动,还是要让德国人牵制盟军海军主力,本来就打算让德国海军最后疯狂一把的孟享自然也不会亏待这个给力的盟友,借着山寨公司的名义及时的支援给了德国人足够的燃油,让德国舰队重新在大西洋上驰骋了起来。
于是从5月下旬开始,包括在北冰洋上已经初融通航的航道上拦截支援苏俄的物资的行动,以华夏和德国为核心的轴心国跟英美为主的同盟国之间展开了一场波及四大洋的大规模海洋之战。
华夏即将在亚丁湾迎来隶属于太平洋,由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亲自指挥的美国第五舰队。
美国第三舰队随着在菲律宾的惨败和哈尔斯等人的被俘,实力大损,至今没有缓过气来。本来第五舰队要作为后备补充的,但印度洋上的形式,还是使得第五舰队保持了独立。第三舰队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