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政府承认苏俄,缔结友好邻邦。更重要的是为了缓和当时的严峻局面而采取拖延之计。
这样的事情双方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列宁有过这样的话语也是被华夏人抓住的一条甩不掉的小尾巴。
“苏俄人民不会答应放弃联盟的每一寸土地!”已经感觉度过了危机的斯大林回话很强硬。
“是我们的,始终是我们的。我们终究会取回来!”先锋军的电文也很强硬。
但却被斯大林用红笔批了个大大的“不可能”在上边
双方随后的谈判和书信来往火药味越来越浓厚,双方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除了外蒙那边炮火连天的没有间断外,就连中亚等地那些不平等涉及的地区也开始出现了摩擦和小规模交火。
此起彼伏的摩擦和双方态度的强硬,最终消耗了双方的耐性。
觉得时机成熟的孟享在5月10号发出了最后通牒,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要战争,还是要和平?”
据闻斯大林见到这份短信后,只沉吟片刻,就在翻译的解释下,在“战争”的两个汉字上打了个红勾。
于是,先锋军正式的宣战战书在5月10号下午5点就送到了红场。
“你们是哪个政府?”
刚从德国得到了危机解除的莫洛托夫接过了战书的时候,还有意的问了一句。
此时,在华夏有三个政府均在称代表华复,一个是在重庆的中央党政府,一个是龟缩到了广州的汪伪政权,最后一个就是新成立的先锋军政府。
还没有完全控制局面的孟享并没有贸然的改动国家的名字,依旧延续了旧名,顺势利用原有的宪法条文,组建起了新议会,一脚把中央党踢开了,成立了新政府。
至于沿用旧名,基地也暂时没有反应,根据小花的解释,在49年那个时空管理局严格控制的时刻之前,旧名对历史进程的扰动并没有太大影响。孟享也不想为了一个名称而陷入国内的扯皮争执,又需要用此来掌控局面,所以也没有莽撞的变更,继续顶着旧名。
除去可以忽略的汪伪政权,倒是和被各国承认的中央党撞了车。
无疑先锋军的新政府除了德国及其小弟们承认外,其他包括苏俄人都一直没有认可,所以莫洛托夫才有此言,不乏讥讽之意。
“自古只有一个华夏,自然是华夏的政府,华夏人民亲自普选选出来的民主政府!”再次担任驻苏俄大使的蒋廷黻骄傲的回答道。这一次的议会大选虽然也有此瑕疵,但确实是做到了普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