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神话计划系列(3 / 7)

“那只是加法的运算。”华罗庚点头一笑,把那些计算数据收了起来。

“要是快点完成就好了。那么我们的夸父计划就轻松许多了。每天计算量太大,只能手算。赵访熊他们有不少速算的法子,倒是方便了许多。”俞大维感叹道。计算量太大,这是最关键的。孟享曾向小花求援,但被小花拒绝了。

“不是有不少算盘高手?用好了算盘,可比一些机械计算机的速度还快!”华罗庚呵呵一笑道。机械计算机在17世纪就有了,不过很多速度并不怎么样,确实不如算盘方便。

“机械计算机?那东西比起你们的八卦来,可是小巫见大巫了。就是继电器计算机也比你们的慢了一千倍。不过我听说,那东西比房子还大?”源于数学专业的诱惑,俞大维对之很感兴趣,不过他既要忙于后勤,下一步连兵工等方面也要顾及到一些,哪里还有时间插手伏羲计划?只能凭着保密等级高,过问一下罢了。

“是不小。比这间办公室可大多了。”华罗庚点了点头,想到他正在忙碌的那个“八卦”,他心中也是感慨万千。整个机器三十吨重,三十多米长,仅仅用到的真空管预计就要近2万个电子管,而且这还不算试验中损耗掉的。在试验中,真空管用不了十几分钟就容易被烧掉一两个,怎样让他们正常的运行下去就是一个大难题。

“就是电子管消耗太多,费用很大啊!”华罗庚不由感叹了一句。

俞大维因为涉及面较广,对于电子管也有些印象。从早期的10号管、到后来的30号、57号管,再到37年的rca公司的6v6管,都是无线电爱好者追捧的经典。就像现在的电脑爱好者一样,无线电技术虽然作为当时的尖端科技,但却被无数无线电爱好者痴迷憧憬。俞大维因为亲友中有人喜欢这个,所以对电子管也了解一点。这些东西也都是需要大把砸钱的。

不过,他知道孟享对于这些计划的费用都是很宽松的。

也确实如此,伏羲计划也是一个庞大的项目,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只是第一阶段,而这第一件阶段的经费就被孟享砸下去了100万美元。原来历史中46年的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费用不过也才48万美元而已。

华罗庚的感叹,只是对比中央政府那有些拮据的科研费用而来的。此时的中央政府军费开支都不足,维持基本的教育经费已经很艰难了,哪里还有钱投入科研?这也是大批的学者投身到先锋军这边来的缘故。

当过工兵署长的俞大维对此了解的更多。当初他来的时候,就被换了一大堆的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