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阎锡山的全面合作(6 / 7)

先锋军的地盘上一年却要达到10万吨,按照上半年的产量来看,达到20万吨没问题。以前的棉纺织中心是在江浙地区,随着抗战的爆发,华夏的棉纱产量有所下降。如此一来,先锋军地盘上的产量可占了一半。

“原来日本人在青岛、天津等地的棉纺织企业被我们接收了。只是被破坏的也不少。轻工业见效快,吸纳剩余人员多,也需要大力发展。战区内民营发展多以此类轻工业为主。随着钢铁厂和机械厂的建设,新的棉纺织企业也要随之在附近建造,以后我们的棉纺织产量还会不断的提高。”周白解释道,“明年我们的纺织企业产量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欧战即将爆发,棉纺织企业有了很大的利润空间。”

这也是孟享发展棉纺织企业的一个目的,二战是吸金的机遇。欧洲被打烂了,美国人纺织产业辉煌不再,其他发展中国家没有这份实力。而因为手中抱着大笔的资金,孟享也不需要非得考虑以重工业为主还是以轻工业为主。两者一起发展,孟享也能支撑的起来,更何况,钢铁厂和机械厂附近为了解决家属的问题,也需要有轻工业企业的安顿规划。

再者,二战对轻工业产品的需求一点都不比武器弹药差。别人都全力生产武器弹药保命了,民生的困顿使得轻工业产品的利润也大增。

所以,孟享陆续从美国和德国定制了不少机械,加上民营资本的大量注入,若不是受制于棉花产量和销售渠道的不足,这个棉纱的产量会更高。

“水泥,110万吨。全年计划生产200万吨。”阎锡山又咧了咧嘴,华夏水泥产业还不足二百万吨,先锋军一口气就要先完成全国的产量。虽然有唐山等地的现有工厂,但扩大到200万吨也是一个天大的数字。他哪里知道,随着战区内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孟享还一个劲的嫌水泥的产量不足。

此时靠基地的那点建设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这个时代还暂时不需要过多的考虑环保的问题,所以战区内正不断的有水泥厂建立起来。今年的200万吨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明年孟享的目标是一千万吨。只要解决了动力的问题,这个目标不难实现。而恰恰基地不缺各种动力。

“煤炭,2700万吨,年计划生产5千万吨。”对这个数字,阎锡山没有太大的感觉,北方本来就产煤炭多,大同等地都落入先锋军之手,之前的时候,华夏一年也能生产四五千万吨。不过大多数都是掌握在外国人的企业中。先锋军地盘上的情况,他也有所耳闻,虽然一些日资企业被没收,但英法等国的一些产业还是维持现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