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上有了提高,而且在制作和包装上都进行了改进。除此之外,更是往下游产业发展,开始打造各类刷子的产业。
这种人工密集型产业,正适合此时华夏的需要。
自双方合作以来,仅仅先锋军的根据地上猪鬃和刷子出口今年就可以突破一千万美元。
而世界市场还远没有饱和。随着今年夏粮的丰收,余粮的增多,养猪的数量会更多。
这正好满足地盘上日益增多的对肉类的需求,即使自己地盘上吃不了,也可以做罐头。
猪肉是做火腿肠和午餐肉罐头的好材料。
在二战美军的口粮中就有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灵肉,就是午餐肉。
午餐肉在37年的时候已经被美国人荷美尔发明了出来,并在二战一举成名。
它的配方并不复杂,华夏食品中有不少这样的配方。根据孟享的提示,中华楼的几个大师傅造出了多种味道的午餐肉。形成了午餐肉罐头。同时推出的还有动物肠衣和结实的纸包装的火腿肠。
这些都将作为军粮准备在二战市场上捞一把。虽然先锋军的地盘上肉类也是不充裕,但到了二战中后期,食物才成为了主流。昂贵的粮食可以换到更多的东西。再说,孟享也没有打算前期就大规模的介入军粮市场,而只是把牌子打出去而已。
猪的数量还是不足,战区内也在不断消耗,仅仅剩余的那点是不够的,幸好西方人同样对于牛羊肉很感兴趣。不过,在先锋军的地盘上,牛大多数是主劳力,羊的数量也不多,更加广阔的市场在草原上。这也是先锋军不断的向北逼近的原因之一了。
去年冬天,草原上冻死的大量的牲口被先锋军上派出的收购队伍用食盐、茶和糖之类的换了回来。大雪覆盖下,交通困难,往年这些都是被直接浪费的,而先锋军直接出动了装甲车辆。不仅仅是换回了这些,还做成了很多笔其他生意。
忙碌了一个冬天,不仅获得了不少的毛皮,还制造成了大量的罐头。孟享直接把罐头厂开在了包头、张家口等地。钢铁不缺,亚硝酸盐和二氧化硫的防腐剂也已经可以生产,各种香料味精作料什么的也猛得向里边加。为了打开牌子,口味很关键。欧美人重口味,此时也没有什么苏丹红之类的检测。战争期间,有口吃的就不错了,还哪里挑拣什么有损健康?
仅仅这些数量是不够,孟享打定了主意,要控制住草原,重新调整畜牧业的发展,为二战后期的海量消耗打好基础。
孟享的目标也只是在内蒙草原上,如同他早就在美洲集聚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