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我也要去参加先锋军(3 / 7)

算新建四艘航母。

另外两艘大和级的战列舰也正在建造中,改进型的大和级的三号舰和四号舰也计划很快动工。但因为费用的缘故,一直没有通过。大和级的战列舰比长门级还要强大,它们最终会成为日本海军新的象征。可惜只有两艘,每一艘都是近两亿日元的造价,连日本的天皇都不敢轻易开口多造。

“帝国此时最需要钱了,没有钱帝国海军如何称霸太平洋啊?”吉田善吾一边叹了口气,一边望向了地图上华夏下方的那一片地方。

“钱啊!打仗就是打钱啊!”此时孟享也在感叹。

日本人在海军折戟后,进攻的节奏一下子滞缓了下来。第二天,竟然没有再大规模攻击,双方交接的地方,只有零星的一些局部小规模战斗在进行着。

但仅仅先锋军与日本人短短的一天时间的战斗,数百万就出去了。

火箭弹和岸炮炮弹,哪一个都不是便宜的东西。油料消耗、装备折损、其他军事物资消耗,山海关和徐州、郑州一线牵制的大小炮弹也轰出去了近万发,地面接触战较少,只有一百多万发子弹的消耗。即使不算人员的军饷,零零总总的三百万都打不住。这还是有基地廉价货的基础上。

中央政府此时一年的军费开始都十几亿。这还是一省再省的,就连士兵的子弹都不足十发的情况。似先锋军这样挥霍子弹就像下雨般,即使有基地的廉价费用也是低不了。

算上人员开支,费用更高,五十多万先锋军、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教师等公共事业人员,每月发军饷薪水就有上千万大洋。

不过这一块,需要孟享掏钱的不多。先锋军的金属军票在经历了上一次的货币大战后,此时已经成了战区内的主要货币。百姓经过了那一次风波后,也格外的认可。即使是战区外的百姓也喜欢用先锋军的金属军票。尤其是铜圆。

毕竟铜圆的升值是大势所趋,在太平银行的监控下,慢慢的铜圆与小银元的比价又攀升到一比八多。为此,在马寅初等货币专家的建议下,孟享把小银元与袁大头大洋的1比2的比价脱钩,重新把铜圆和小银元的比价定位为一比十。

即使小银元有了更多的信用货币的成分,但依旧是成为了使用的主流。此时战区内人们买东西所称呼的元也都换成了金属军票的先锋元。先锋银元有些场合比铜元要方便许多,因为它所包含的信用成分多一些,实际价值比白银的国际价格还低一点,所以也不会有人去走私他们运往美国。同时控制着价格不会偏离实际太多,大大压缩了私自铸造先锋银币的空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