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工商业规划(2 / 6)

这些都需要好好的筹划一番!”周白已经列出了一个大致的规划来消化这些物资。

“那召集特区委员会的成员来讨论一下吧!”孟享点点头道。

自从特区建立以来,管理相应民生事务的机构就成了这个特区管理委员会了。

主席就是孟享。

下设九名常务委员,分别是管理政务的唐药师,管理军民协调事务的范种,管理经济发展的周白,管理教育的何思源,管理财政的羊一,管理治安警务的狗一,管理民生事务的李树春,管理对外事务的马一,管理特区工程建设的猪一。

这些都只是统管,下边各类分项很多,孟享正打算把后世耳熟能详的那些职能部门结合着国外的具体设置,重新调整一下,但现在人才的稀缺,还需要一个过程。

军人不干涉政务,除了孟享和协调的范种外,其他现役军官都没有在职,即使范种,只要不是设计军队关系的,他一般也不插言。

“这一次,从青岛和津浦线上带回来大量的铁轨,我想可以利用起来,打通博山到莱芜的铁路。”李树春首先说道。他来到先锋军后,主动放下了军队中的事务,来管理民生。凭借着他以前对当地的熟悉,这个还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

对于民生的管理范畴很笼统,其中还牵扯到周白和唐药师负责的部分,但为百姓考虑总是没错的。

“那一段路的铁路投资太大了!”周白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即使有现成的材料,但施工条件恶劣,其他费用很高。

“特区内闲置人员太多,需要有工作,来缓解这部分人的压力。”现在根据地内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隐患,各地从外边逃难来的人们,没有土地和维持生计的工作,游手好闲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我们规划处已经制定了一个工商业规划,可以吸收大批的人力。”周白示意工作人员把工商业的规划分给了众人,“而且可以带来大量的产值效益。”

“青岛***人的纱厂是最多的。这一次,我们仅仅从***的公大、大康、富士等厂子里拆来的布机就有四千多台,下一步准备设立五家布厂。从日厂中得来的大量纱锭,也打算和成大、华新、成通、仁丰等本土纱厂一起合作,开设六家新厂,这就需要很多的劳工。”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从青岛运来的大量的丝机,扩大周村丝绸工业的发展。可提高到五百万的产值。”

“针织、花边、发网、毛巾、地毯类相关产业也将在几个地区整合扩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