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3 / 4)

是挺舍得投资教育的!”看到预算中往年的教育投入,孟享不禁感慨道。

韩复榘主政期间,在教育厅长何思源的襄助下,山东省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老韩曾经说过:“近来我国社会愈趋愈下,最大原因为教育落后而不普及,凡事皆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他普及教育列为重点来抓。

他在位期间,山东省的教育经费不仅从未拖欠,而且逐年增加。1932年之前每年是200多万,到1935年后就已经增加到了500多万。

老韩鼓励各区县办学,将教育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县长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他还制定了《山东省各县强迫儿童入学办法》,勒令学龄儿童入学,经劝告不听者受罚。使初小学生人数由1929年的50余万增加到1933年的100余万。

看到这些,孟享不由的咂舌。老韩搞教育确实很卖力气。

韩复榘与何思源也早早就开始推行义务教育。不过这个所谓义务教育,只是在全省108个县开办2000多所短期小学,每年经费在二三百万元,自1935年起开办了两年多了。

在此基础上,喊着加强教育的孟享就不由不硬着头皮加大投资了。

现在先锋军的地盘已经有四个大市了,济南、齐都、莱芜还有新增加的孟享重新命名潍坊。在初步的人口估算中,地盘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三百万。随着逃难人数的迁入,这个数目还会更多。

若是全面发展教育,何思源提出来的三百万这个金额并不算多。仅仅国立山东大学一年的投资就有50万,孟享又是在齐都新建了大学,投资不低于一百万。

孟享早就瞅准了此时的各类大牛以及数十万大学生们。没有一个名头,显然是留不住人的,大学无疑就是让这些人留住的梧桐树。只要先锋军的地盘上安全不是很糟糕,这些还保留风骨的学者们是不在乎抗战前线这点危险的。

国立山东大学,本来在青岛,随着日军的来临都跑到先锋军的地盘上了,被孟享提前截住了,没有再往西南撤离。另外借助着此次机会,也提出建设一所新综合大学,以收容各地引来的大牛们以及投奔过来的热血青年们。

还有一所医专和一所经过合并后师范学校,两者的费用加起来也得至少有50万。其他一百万用于初级教育已经不算多了。

如此三百万的只是何思源考虑到此时抗战紧张,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提出的最低标准。这使得本来打算把六年义务教育喊出口的孟享又把大话咽了回去。

即使抗战最艰苦的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