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意,而且方式跟化境又不一样。
精境重意念、冥想,修炼过程是在意念和冥想中进行的、完成的。他的外在方式可以千奇百怪,只要修炼者能够专心致志的通过意念和冥想进行修炼,那就是正确的方式。
地境级别,要求又不同了。化境和精境基本把人本身的潜能挖掘殆尽。要进一步提升,凭借的是融入自然,吸纳自然能量巩固根本,提升基础能力才能够实现。于是,进入这个境界的条件也就变的玄妙,也是艰难的一关。前人的总结没有普及的实用姓,照搬基本没用。只能通过自己设法琢磨。
神境的级别就变的更玄妙,其效果是让人在地境的易经洗髓基础上,进一步夺天地精华,脱胎换骨。
陈立听着,他发觉,有价值的信息是修炼精境的。
张大仙修成地境不久,其实对地境也不算了解。神境根本只能玄妙的描述,一点都说不出具体点的内容。
“昨晚你和那漂亮小丫头去的山中河很适合突破化境,练成精境。”
张大仙说的十分肯定。
内心的真实理由是,他是在那里突破化境的。
陈立觉得很不靠谱,但反正在哪里都是练,也就不便拂了张大仙的好意。
这时候他需要在张大仙面前装谦虚听话,张大仙才能教的充满热情,充满成就感。
许多人都喜欢谦虚好学的人。因为许多人都相信自己的认知才是世间最正确的道理,自然见不得别人飞扬跋扈,只觉得那是种无知。而谦虚好学的人,总是能够满足这类人传道授业的成就感,变相证明他们认知的道理就是世间唯一真理的自信心。
所以,装菜,装无知,装懵懂,装谦虚好学,足够让世间绝大多数人在成就感中倾囊相授了。
但在陈立心里,这类认知,大多是经验,跟真理差了千万里。
张大仙教授的,也是经验。
跟陈依嘴里的真理,差距太大。
他觉得,也许这就是张大仙跟陈依修为差距的本质原因。
但张大仙的所学还是很有用的,譬如刚才那套剑法。
陈立一提,张大仙就兴致勃勃的教他。
“刚才我使的,是武当派的太极剑法!太极,重意而无招,招由人生,由心生,由境生,由景生,由情生,由势生……阴阳互转,如白曰黑夜之交替运转,无穷无尽,无有极限……领悟了意,就领悟了太极。如果舍本逐末追求招式,穷一生也不能真正练成太极……而我的太极剑法,叫做慈悲太极剑,刚才你看到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