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这事好办,虽然我们不能到爱荷华州做客,但是可以请他们来洛杉矶嘛。”
方言让白若雪以自己的名义,请聂华灵、潘耀名等人一道来参加“华夏电影周”。
于是乎,本来在吴贻躬、白沉等上影厂领导的意料中,“华夏电影周”本该是默默无名、无人问津的小展会,到了开幕式的当天,不只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等人捧场,聂华灵、潘耀名以及众多的留学生、华人华侨、华文媒体纷纷到场,一时之间,人声鼎沸,那场面是相当地壮观。
就差“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在旧金山的《北美日报》、《亚洲人周报》争相报道这一盛况,高度评价了“华夏电影周”,评价了方言这位新晋的“华人之光”,同时也不忘向读者们推荐《午夜凶铃》、《人工智能》等作品。
紧接着,西雅图的《西华报》,纽约的《中报》、《华语快报》等华文报,也做起了免费宣传。
消息越传越广,甚至是穿洋过海,传到了远在大洋彼岸的香江。第2/2页)
“《荷马史诗》里的英雄人物是没有成长过程的。”
“比如奥德修斯,经历了千辛万苦、长途跋涉十年才返回家乡伊塔卡,漫漫长旅中,他经历了无数事件和奇遇,它们完全可以成为展示奥德修斯成长的机会,但作品却没有给任何表述。”
“而《圣经》,恰恰弥补了英雄成长的过程,比如《旧约》里的扫罗王,历经坎坷、命运多舛,直到风烛残年,炼就了与众不同的个性,堪称上帝选中的典范,比起大卫有着更复杂的性格。”
“这样的例子,在《圣经》里比比皆是,几乎所有人物都有难以捉摸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且在上帝的指引下逐步成长,上帝不仅创造了他们,而且自始至终培育他们……”
“可以说,《荷马史诗》里的‘英雄崇拜观’,让西方文化崇尚个人英雄主义。”
“《圣经》里的‘英雄观’,让西方的作者和读者都钟爱‘成为伟大英雄的旅程’。”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好莱坞的那些制片、导演、编剧、评论家会这么推崇您的这本小册子!”
白若雪恍然大悟。
“我曾经跟梁簌溟、季羡霖老先生聊过。”
方言道:“我们都有一个一致的看法,那就是‘两希’如西方文明之‘两翼’,助其前行。”
利芷虽然听不懂,但大受震憾,呆滞的目光中充满敬佩和崇拜。
而望向龚樰时,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