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陛下,说一个您感兴趣的事情。”
汤昊听见这些话,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不过,在勘合贸易的船上往往还载有大量的附载物,这些商品才是朝贡贸易的主角,需在宁波市舶司接受明帝国的“抽分”(即实物关税),再予以“官买”或由“官准牙行”(贸易公司)进行互市贸易。
“再加上你又调兵抓了倭国使团所有人,现在整个朝野上下一片哗然,连老首辅都亲自过问此事,询问你究竟想干什么!”
“在你印象里面,倭国是什么样的?”
“野人,你从来没有这般失态过,哪怕是面对这满朝缙绅,你也一直行事有度,谋定而后动!”
这就是血淋淋的事实!
汤昊觉得,这种畸形的贸易制度,确实有必要改变一下。
可是问题在于,倭国纵民为盗劫掠沿海边民的行为从始至终都一直存在,哪怕大明朝廷派遣使臣问责,这足利幕府也只是轻飘飘一句“无力制止”就搪塞了过去。
偏偏两国之间还能建立友好邦交,两国还能进行正常贸易往来,属实让人难以理解。
两国“勘合贸易”该怎么进行还怎么进行,至于沿海地区那些被倭寇烧杀劫掠的百姓没有人会在意,大不了朝廷再书面问责一番罢了。
倭国?
朱厚照第一次强行逼问汤昊,甚至用上了皇帝询问臣子的口气。
首先第一要务,自然是保住汤昊,不管文臣缙绅说什么,都不可能因为此事牵连到汤昊。
“十一个倭人,连同那个倭国副使大内弘贞在内,被你杀了八个人,还有三個不是断手就是断脚,等送去医师那里也活不成了!”
明明这倭国一直对大明都没有恭顺之心!
明明从始至终大明沿海地区的倭寇之患始终未绝!
说实话,朱厚照对汤昊,是绝对信任的,甚至这份信任,建立在救命恩情上面,已经超过了君臣之谊,超过了任何东西!
正是永乐年间开始,倭国与大明展开了勘合贸易。
汤昊闻言沉默了半晌,斟酌了一番措辞。
“太祖高皇帝有一句诗形容得很好,国王无道民为贼,扰害生灵神鬼怨,这就是对倭国上下最真实的写照,奈何倭国与大明之间隔着汪洋大海,太祖高皇帝也不愿劳民伤财出海远征,所以将其列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之一!”
这大内氏,就是大内弘贞出身的家族,世代的繁衍和经营,最终令大内氏从周防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