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救援筹划(2 / 6)

刺,一直处于龟缩防御状态,只要对方不越界,自己绝对不去找人家麻烦。

但组织也明白,一旦确定王一的判断无误,那么重点便不是阻止华北的日军南下,而是如何配合身在华东这边的王一去金陵城里救人。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个道理先生比王一明白。

所以那边必须做一个试探,不是试探王一,而是试探牢蒋,看看这家伙是不是真的把淞沪战事搞得一团糟。

很快的,在租界这边的王一便从收音机里收听到了一则广播。

这是一个公开的频道,来自新华社。

广播的大意便是公开批评牢蒋身为淞沪战事的最高军事主官,却不顾大局亲临前线操作,是对自己手下能力严重不信任的行为,长此以往,上下离心,不是善事。

这一下子算是刺激到了牢蒋的敏感肌了。

洋人媒体怎么吐槽自己他无所谓,反正他们手伸不了这么长,管不到自己,只要钱给够就没事。

至于治下的百姓,或者说屁民心里怎么想,他压根无所谓,开玩笑,别小瞧了歼敌一亿,虎踞小岛的《中央日报》含金量啊。

这个在国统区广泛发行的报纸足以把一些关注战事的百姓忽悠的一愣一愣,觉得淞沪战事那边的战况还是双方僵持不下,甚至国军隐隐占据上风呢。

毕竟全国各地方部队都去淞沪战场助阵了,怎么打也该赢了。

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就是这样,但牢蒋唯独受不了组织那边的发声渠道嘲讽自己。

毕竟当初四渡赤水期间是老蒋这个青铜选手唯一打过一次钻石级别的操作,一直持续到他开始微操,然后就寄了。

这时候对方竟然揭自己的黑历史?一句又一句的娘希匹从他嘴里冒,收音机更是被他砸了一台又一台。

可对于了解自己顶头上司的国府将军而言,这是一个最佳时机,赶紧把牢蒋送回金陵的一个台阶。

贴心的,便送上几句莫要让红党看了我等的笑话。

直接点的,就差拍胸脯说,委座你赶紧回金陵坐镇,淞沪守不下来,不用你军法从事,我必战死在疆场上。

虽然他们也都清楚,哪怕牢蒋回金陵一样可以微操军令传达,但这一来一回,足以让他们以各种理由说自己没接收到,到时候崩掉几个通讯兵交差便完事了。

有了来自组织的最佳助攻,牢蒋也就坡下馿,终于从淞沪战场又跑回金陵坐镇了。

一众国府将军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毕竟混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