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章 驱狼吞虎耶?引狼入室乎?(2 / 3)

不敢放权罢了。

等他们将南边安顿下来,很快就会把被安氏夺走的城池归还给李朝。

到时候李芳远还是那个王上,没有人会来抢他的位置。

不过在此之前,还望他积极配合徐大将军,稳定地方,千万别再出什么幺蛾子。

苏谨这次可不仅仅是给他一个口讯,而是正式的回文,这才让李芳远慌惧的心暂时定下来。

有了晋国公的保证,就是最大的定心丸。

至于现在苏谨正在被国内攻讦,李芳远对此不屑一顾。

也不知大明那群官儿是怎么想的,居然要扳倒晋国公?

你们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知道苏谨之名,对于番邦的威慑力吗?

若是咱有了晋国公辅佐,别说是一个小小倭国,反攻大明都不是梦!

有了这位煞神的存在,可保百年无忧!

而你们居然每天想的,是怎么弄死他?

不过这都不关他的事,只要有了晋国公的保证,他就王位无忧矣。

不过他却没想过,苏谨确实讲信用,说出来的话也算话,但他算计人的本事,也是一流...

当初苏谨提出战胜后,李朝需要付出的代价,或者说条件,每一条都是经过精心算计过的。

比如说,要求李朝允许大明派遣‘实习’官员,前往李朝历政、学习这一条。

李芳远狂妄自大的认为,这是大明觉得他们的律法很完善,想要派官员来学习。

尤其是派遣官员的俸禄由大明承担之外,每年还会额外付给他们‘学费’,更是让他觉得自己占足了便宜。

实际上他却不清楚,苏谨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

再看看另一条,大明将出资在李朝建立学堂,一应学杂费用亦由大明承担。

学堂学子可参与大明科举,并可在大明或李朝为官。

李芳远觉得自己占足了便宜,这不就是大明在免费帮他培养官员吗?

可他却没想过,苏谨看到的可不是眼前这一点点的利益。

多少年后,这些大明学堂教出来的学生,将充斥整个李朝。

他们所说所学所用,皆是之乎者也,到了那个时候,李朝还是李朝吗?

同化,建立一个共同的文化圈,才是苏谨的目的。

为什么欧洲那么多年打来打去,始终都融合不起来?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信仰和文化的冲突。

苏谨的谋算很简单,他不在乎管理李朝土地的人姓什么,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