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居下临高(2 / 3)

“刘观让日报司登载魏圭一案,务必写的严重些,好激起民愤,可身为臣子,我究竟是该做,还是不该做呢?”

忽然,他想起日报司当初成立时,苏谨曾留下的八字恒言——公平公正,严守事实。

一时间,解缙犯了难。

是为了仕途去搏一把,还是恪守一个新闻人的底线?

不得不说,日报司除了权利不够大,他真的很喜欢这份工作...

苏谨却不知道,当初为了保下解缙一条命的他,却被后者忌恨着。

解缙很有才华,就是脑子不大好使,全部的技能点都点到了读书上,人情世故是一点没懂,可谓是偏科偏到了姥姥家。

看完眼前喷他的报纸,苏谨苦笑着丢到了一边:“这老小子是恨死我了啊。”

苏谨原本的侍女,自打他大婚以后,就留在朱灵萱身边伺候。

而现在留在他身边的,居然是琴心。

“老爷,世上庸人本多,您又何必烦心,喝点茶静静心。”

轻轻接过茶碗,苏谨看着琴心的侧颜露出苦笑:“你又是何苦?当初不是让你跟着灵萱一起走吗?”

琴心端茶的手微微一滞,眼底尽是落寞之色,强笑着抬起头:“别人伺候你我不放心。”

看着她微微泛红的眼睛,苏谨侧过身子瞅着窗外,不知是不是心虚,不停揉着鼻子:“苦了你了。”

“跟在老爷身边,哪里苦了?”

正要再说什么,车厢外传来马三的声音:“老爷,到了。”

轻轻拍了拍琴心的手,苏谨起身下车。

临下车之际忽然回头,深深的望了琴心一眼:“我不是无心之人,你对我如何,我都记在心里,将来必不会负你。”

说完,飒然而去。

琴心眼中的泪珠,终究忍不住滴滴落在茶碗里,荡起丝丝涟漪。

但她的眼底深处,却是眼泪也无法遮掩的欢喜。

建文朝的时候,老朱曾立下官不修衙的规矩,就有点流于形式。

都察院也是在那时翻修过一次。

但自从朱棣登基以后,许多规矩都沿用了洪武朝,以示他才是大明正统。

尤其是年号。

现在在朝的官员,没有一个敢提建文年号,统统按照朱棣的规矩走。

比如提及建文四年的时候,只能说那是洪武三十五年,哪怕洪武爷这个时候都快变成冢中枯骨。

“苏公爷,百忙之中还劳您大驾,实在对不住”,刘观这次倒没摆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