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灭亡后,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曰是明朝灭亡的曰子。
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无独有偶,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画家,风格与乃兄相近,而且还要粗犷豪放。他的书画署名为牛石慧,把这三个字草书连写起来,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把个朱字拆开,一个用“牛”字,一个用“八”字。这样隐姓埋名,可谓用心良苦。
“哦?唐伯虎跟八大山人的作品?快拿来看看。”这时候,那些老前辈的兴趣又被勾起了,嚷着要看画。
唐伯虎的就不用说了,在明朝,这人太出名了,他的画跟祝枝山、仇英等人的都是十分绝顶的,更何况唐伯虎还被誉为明朝四大才子之首?
八大山人的作品在华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采用的夸张手法最为明显。以形写情,变形取神;着墨简淡,运笔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旷;精力充沛,气势雄壮。
他的形式和技法是他的真情实感的最好的一种表现。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及是否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
看了一幅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一名前辈感叹道:“八大山人山水,看似怪异、荒率、粗糙,多类似恃才放旷、初学之作,然细品之,则似见黄公望之繁茂;董香光之清净;倪云林之简远。更其出三者之右者,则为诡异奇伟,直入阿罗汉之境界也。”
“呵呵!他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黎老笑道。
看过他的作品的人都会发现,八大山人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特别是那对眼睛,有时是个椭圆形,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的鱼、鸟的眼睛,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
八大山人的鱼、鸟的眼珠子都能转动,有时还会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