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查阅了一些关于当前白酒行业以及农家自酿的相关资料。
这个世界很有意思,许多事情都是周而复始的。早先的酒要么是私人家庭少量酿造,要么就是由规模相对大点儿的酒坊制作。
进入现代工业化社会之后,出现了大型酒厂,开始进行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这规模上去了,成本自然降低,产品的品质也容易监控,一度使得民间酒坊无法生存,纷纷倒闭。
谁知到了近些年,受经济利益驱使,勾兑酒迅速兴起,大行其道,在老窖池出产的酒中兑入新窖池酒,或者在窖藏陈酿中兑入新酿,甚至食用酒精,还有什么人工香精、塑化剂等等,花样繁多,不一而足。
这些东西被媒体揭露后,相关人士嘴仗不断,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社会震动和信任危机,许多白酒消费者开始怀疑酒厂生产的产品,长期饮用是否对身体健康有所损害?
在这种大背景下,沉寂已久的民间酒坊竟然重新出现,与大酒厂针锋相对,打出了秉承传统手工工艺,纯粮食酿造,不含任何添加剂、天然健康的旗号,强势参与市场竞争,甚至引发了一股回归自然的风潮。
如今,口感原始、酒香浓郁、味道甘醇、价格相对低廉的农家自酿酒成为很多城市居民的新宠,逢年过节,不少人专门驾车去郊区农村酒坊购买,自用或者送人都很受欢迎。
不过,民间酒坊的水平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出现得多了,相互之间的竞争自然也渐渐激烈起来,其中一些水平较高的酒坊打响了自己的牌子,在方圆不小的范围内形成铁杆消费群体,俨然一副名牌老字号初始阶段的模样。
在这行业里面,影响酒液品质的最关键因素,就是酿酒师傅,风潮既然形成,好的酿酒师傅自然也跟着窜红,身价倍增。
当然,由于目前的农家自酿酒整体尚处于新兴阶段,主攻中低端消费群体,其价格、利润方面自然不能与那几个国家级的名酒大厂相比,毕竟老酿酒窖池、窖藏陈年老酒这些元素无法一蹴而就。
看到这些,李悠然心中感到很矛盾,这种现象的产生,不知道算是社会进步呢,还是恰恰相反?
想了一阵,似乎搞不清楚,他摇摇脑袋,懒得去钻牛角尖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
空间四号地块的面积有一亩半左右,食用菌的种植只占了一小部分,可利用的地方还有很多。
四号地地形不太规则,靠南面是角度比较陡的坡地,坡地用于作物种植显然不大好,但却给酒窖的挖掘带来了相当的便利条件,试想一下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