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低,能亮能暗,能强能弱,变化自如,整个副歌段把黄绮珊声音中强-弱亮-暗高-低刚-柔的变化诠释得淋漓尽致。高音区的高度、力度那是不必说了,从弱比鸿毛到奔肆汪洋,从虚无缥缈到排山倒海,刚极而柔至,至强而至弱,明暗强弱高低轻响层次分明,充分说明艺术之美在于强烈的对比。阳光般耀眼的高音,从上到下行云流水一般的花腔,合理的控制情感爆发点,无与伦比的弱音,华彩部分结束后,那美丽至极的收尾,行云流水一般的下滑转音。高潮部分每个字都快速转折而又不露痕迹的声音控制能力。就声音控制能力,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声音在各个音阶上要能稳得住。高音区的强弱转换能力。高音区胸声轰炸。高强度真声g2连续咬字的能力。高潮连续转调的能力高音部分气息得控制7.(3:40开始的没有你...心碎...没有你...到乘着蓝色的云在展开段落里有很多跳跃转折的装饰音)从e2由弱转强再转怒再转强的转调,到连续咬字的g2,到痴迷的b2漂亮的美声装饰,再到连续咬字的降g2,再一次e2由弱转强再转怒再转强的转调,弱声咬字,再来一个有音色有力度升F耍花腔的连续唱词咬字
但是,在这首歌上面人们只注意到《只有你》的副歌超级难唱,而误以为主歌很好唱,其实,这是一个大误区。主歌部分可听性本来就差,如果黄绮珊再不往里面多藏些细活儿,那就更没法听了。看似平淡无奇的主歌,里面的技术活儿是非常精细的,“关闭/掩盖/面罩/混声/咽管音……”等先进发声技术是应有尽有;是“气声/弱声/假声/真假声转换/各式转音……”等精细处理均相当到位,那“呢喃式发音”更是通常人难以把握的“绝活”儿;黄绮珊反反复复做“变换声部/变换发声点/调整共鸣腔/调整真假声比例/变动力量……”的小“动作”,来达到在“音色/音质/音量/厚度/宽度……”的精细微调……
所以,总而言之在华语乐坛,这是是一首至今无人完整复制的作品,就算是黄绮珊自己随着年龄的增加,现在也无法演唱。整首歌音域跨越3个8度,低音运用高难度弱声低音,最后令人颤抖的闪电般加盖高音,并且是句间加怒,没有你,只有你3个字就是3个共鸣,是融合了民族,通俗,美声的一首高级歌曲,纯粹的炫技歌曲!
但是,那是在地球上,而在这个世界的此时,李悠扬凭借着印在脑中关于这首歌的记忆和源自黄绮珊本能的发音,一首歌唱罢,真的像几个霹雳一样,在歌迷耳中,特别是在一众职业歌手的耳中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