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响的感觉;咏春敏锐,以快著称,每次出招都是快若闪电,快若流星。
拍摄正式开始了。
工作人员将一扇巨大的圆形大桌面摆放在椅子上,周围都是摞起来的椅子,形成一个原型的“高塔”。这种造型从直观上就给人一种很“震撼”的感觉,毕竟搭建一座高三米左右,直径长达十六米的大擂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这些还都是用桌椅板凳搭建起的,在香港功夫片中绝对是史无前例。
当导演徐晓明看到这样的场景布置也不禁咋舌,这可是从剧本中看不到的,现在一切就在眼前,还是让人有些小震撼。
“阿棠,这个擂台你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构思太奇特了?”徐晓明问。
旁边叶谆和黄粱等人也很好奇。
陈笑棠微微一笑,当然不能说,我是因为看了前世那部《叶问》受了启发,只得说道:“还不是上一次我去咏春武馆拜山门,那板凳阵让我大开眼界,我是从那里来的灵感!”
“哦,原来这个布景来自我们的板凳阵啊,怪不得这么眼熟呢!”叶谆和黄粱两人暗自点头。
话不多说,拍摄开始了。
由于擂台高达三米,拍摄的时候摄影机要在吊臂上拍摄,同时要在下面添加气垫等物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免得演员失手摔下来。
镜头内,李练杰和洪锦宝各自穿了戏服,站在桌面上。由于洪锦宝大哥本身体格魁梧胖大,相比之下李练杰就显得有些瘦小,因此镜头在扑捉两人的时候分别是用远近镜头来拍摄的。这样有个好处就是,远镜头能把人缩小,近镜头能把人扩大。
拍摄这段打戏一台摄影机明显是不行的,因此作为导演的徐晓明就和陈笑棠商量以后配备了三台,一台在吊臂上拍摄,一台放在地面仰拍,还有一台安置于轨道上滑行拍摄。
这样一来,就能从上中下三个角度进行连环拍摄,即使某个角度拍摄不准确,也能从另一个角度来弥补。
不过理论上讲是这样的,真正地开拍起来却不是一回事儿,原来打斗戏最讲究的就是演员的腾转挪移,尤其像李练杰和洪锦宝这样的功夫好手,动作速度极快,摄影师稍不留心就不能跟上拍摄节奏。
事实也的确如此,摄影师在拍摄的时候早已被李练杰和洪锦宝两人的拳脚搞得眼花缭乱,别说拍摄节奏了,就连摄影机镜头转换对焦也显得手忙脚乱。
在一旁关注拍摄情况的导演徐晓明怒了,尤其陈笑棠也在旁边,自己却把戏搞成这副模样,很丢人啊。
“CUT!”